摘要:我国城乡教师的流动总体上呈单向性,这(2)
2013-09-14 01:13
导读: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更是制约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的一个关键因素。从目前情况看,虽然全国各地都在推行户籍改革,不断放宽户口迁移、管
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更是制约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的一个关键因素。从目前情况看,虽然全国各地都在推行户籍改革,不断放宽户口迁移、管理限制,但整体而言,城乡分割仍是我国户籍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这种户籍制度阻碍了中小学教师的合理流动,是教师合理流动的重要屏障,从而也对缩小城乡教育发展水平构成了不可忽视的制度约束。户口的限制,使教师合理流动的机会变小,难以形成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合理机制。打破这种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对于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教师资源合理流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以及实现教育公平,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是阻碍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的重要原因
制约城乡教师合理有序流动的因素很多,如福利问题、住房问题、医疗问题、子女问题等等,哪一条都直接制约着流动。制约因素不解决,要大范围开展教师资源的流动是困难的。所以全国性的教师流动法律法规的缺失固然是导致城乡教师不合理流动的直接原因,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明显滞后于人才流动的发展也是制约和阻碍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的重要原因。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经济的“安全阀”和“稳定器”,具有保障公民的生存权、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更是促进人才流动的重要条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初衷,是要消除人口流动的障碍,以便形成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但是目前现存的社会保障制度受到城乡之间、地区之问的多重分割,这种制度设计实际上已经成为劳动力空间流动和社会流动的障碍。譬如,个人所在工作单位仍然是社会保障的主要承担者,社会化管理服务层次较低。如福利、社会统筹、医疗保险、失业保险、退休金等待遇,许多地方的学校仍然由学校单独提供,没有实行社会化管理。教师一旦离开原工作的学校到其他单位任教,就可能意味着一些待遇的失去。教师流动时不得不考虑这一因素,从而导致我国中小学教师自主流动的比例并不高。另外,“与城镇社会保障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着9亿多人口的广大农村社会保障却存在整体性制度缺失状态”,【2J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我国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呈单向流动的失衡态势。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4.教师人事管理制度不完善也是影响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的重要原因
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到全国数百万中小学教师。我国城乡教师流动现状的不合理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国家人事管理制度的缺陷。
首先,教师聘任制为学校和教师的双方选择提供了政策依据,更为教师的自由流动带来的契机,但是,我国城乡教师流动失衡的制度分析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和配套措施。在推行教师聘任的过程中,存在“好学校选好教师,好教师选好学校”的现象,往往是重点学校、城镇学校在聘任教师中遇到的困难少,而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则难以聘用到优秀教师、骨于教师。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和教学点等难以有高职称和高素质教师进入,教学质量提高困难,学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13l值得强调的是,鼓励教师流动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如何在教育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通过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和谐发展,是当前鼓励流动之根本。可见,我国现行教师聘任制的配套措施亟待出台,以约束教师的无序流动,通过宏观调控保持教师队伍相对稳定。
其次,教师编制管理缺乏必要的弹性,阻碍了城乡教师的双向流动。由于农村学校教师编制紧张,事实上即便有些教师希望到城市学校进修学习抑或短期交流,由于没有其他教师带班而丧失了流动的机会。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根据师生比、师班比来确定农村教师编制,不考虑农村学生少、班额小的特殊情况。这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极其不利的,从而造成了农村编制上呈现表面超编而实际紧张的局面。并且在以“县”为主的
教育管理体制下,财政困难的农村县市更多地基于减少财政负担的立场而严格控制教师编制。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身兼数门学科的教学任务,新教师还无法补充进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国家要因地制宜制定新的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在农村教师编制的确定中,师/科比、师/年级比、师/N课时比的衡量维度也应该添加进去。只有解决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缺编问题,才可能使想流动的教师出得去、进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