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范围内, 现代化发展导致了技术理性的大行(2)
2013-09-17 01:00
导读:所以, 现代的家长, 应当清醒地意识到, 家庭教育和德育, 实际上承担着培养健康的人、塑造孩子健全人格的使命, 应积极培养孩子各个方面的优良习惯, 注重
所以, 现代的家长, 应当清醒地意识到, 家庭教育和德育, 实际上承担着培养健康的人、塑造孩子健全人格的使命, 应积极培养孩子各个方面的优良习惯, 注重家长的言传身教, 注意在实践中寓教于乐、循序渐进, 发挥家庭生活、家长言行的正向塑造作用, 对孩子的习惯养成、智力培养、情商塑造、德育熏陶等, 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使他们成为健康、幸福、有益于社会的人。
2.认同和鼓励孩子的健康兴趣和爱好, 促进孩子知识结构和技能的全面发展第一, 引导孩子健康兴趣爱好的合理发展, 避免孩子的单向度异化成长。以“业余爱好”为例, 小学生单项选择的前五位是“读书”31.21%、“上网和玩电脑”18.12% 、“画画”17.11%、“看电视”14.1%、“游泳”12.42%。初中学生单项选择的前五项是“读书”39.86%、“ 听
音乐和歌曲”24.05%、“ 看
电影电视”23.37%、“ 打篮球”18.56%、“ 购物、游玩、旅游”16.5%。高二学生单项选择的前五项是“ 读书”38.95%、“听音乐歌曲”30.18%、“打篮球”26.67%、“看电影电视”25.96%、“上网”16.49%。大学生单项选择的前五位是“ 读书”43.86%、“ 听音乐歌曲”19.3%、“看电视电影”16.84%、“上网”14.39%、“旅游”10.53%。分类统计中, 各个阶段学生的课外爱好, 排在前三位的内容、顺序基本一致, 比例也十分接近。以大学为例,“娱乐、休闲”31.13%、“体育运动”27.07%、“看书学习”24.53%。
总体上看, 各个阶段的学生, 接近三分之一的人, 业余时间仍然热衷学习, 这表面看是好事, 但也恰恰反映出中国特色, 即业余生活是学校生活的延续和人的单向度发展; 上网和看电视的接近三分之一, 而不是户外运动、自娱游戏、手工制作、亲近自然和外向发展, 说明孩子业余时间的利用, 既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 也不利于人格、兴趣、各种能力的全面、自由发展。各级学生课余读书、看电视、上网较多,社会活动和实践少, 使得电视、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客观影响越来越大。因此, 在家庭环境方面, 家长应当学习、了解现代教育理论, 懂得孩子健康成长的多种需要, 提升自身的言传身教能力, 合理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内容, 正确引导孩子上网及浏览有益的内容, 创造各种条件, 为孩子健康业余爱好的发展和各种理论及实践技能的提高, 提供物质、金钱、精神和智力的支持, 促进孩子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二, 做开明、理智的家长, 为孩子的业余爱好提供尽可能的支持、援助, 把孩子的正当兴趣和爱好, 看作是支持孩子一生快乐、幸福的精神支柱, 给予孩子充裕的自主发展空间。以“业余爱好受到什么因素限制” 为例, 五年级的答案是“缺少时间”52.01%,“ 父母的反对”19.46%,“ 缺少技术资料”15.1%,“ 没有合适的场地”13.42%,“ 钱不够用”7.05%; 初二学生的回答是“缺少时间”65.29%,“无合适场地”29.9%,“缺少技术资料”27.84%,“钱不够用”26.8%,“父母反对”20.27%; 高二学生选择的是“缺少时间”70.8%,“ 无合适场地”36.49%,“ 钱不够用”26.32%,“ 缺少技术资料”24.91% ,“ 父母反对”21.05%; 大二、大三的学生的选项排序是“钱不够用”52.63%,“ 缺少时间”43.51%,“ 缺少技术资料”43.51%,“ 无合适场地”31.23%,“ 无合适的教师”20%。可见, 缺少时间、父母反对、缺乏必要的资金、没有必要的技术资料等, 是制约学生课外爱好和相关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这方面, 家长必需改革教育观念, 自觉为孩子提供自由时间, 对孩子业余爱好的发展给予足够的认同和支持, 创造条件, 为孩子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以生活养成教育推动孩子的全面成长。
3.循序渐进培养孩子尊老爱幼、乐于自我管理与服务、善于合作和分享的品质第一,从教导孩子尊老爱幼、做合格公民开始,塑造其在公共生活领域文明、科学的行为习惯。以“在公交车上是否给老弱病残让座”为例,“偶尔让、不经常让、从来不让”的三项加起来, 小学生接近30%,中学生超过50%, 大学生接近20%。因为顾忌班主任的看法和出于表现自己的需要, 学生的答卷必定包含一定的“水分”, 把这一部分“水分”剔除, 不让座的实际比例, 可能还要高一些。因此, 在学生群体中, 尊老爱幼的文明习惯, 还不够自觉和普遍, 需要家庭、学校、大众传媒从让座行为的道德内涵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面, 加强价值引导, 结合其它公共生活领域的秩序和道德需要, 在文化和生活养成中培养其文明的行为理性, 提升其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