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绅士与减灾备荒研究(5)

2013-06-07 01:23
导读:鉴于明清绅士在国家、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绅士与灾荒研究应列入灾荒史研究中的重要的内容。不过绅士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阶层,灾荒对社

鉴于明清绅士在国家、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绅士与灾荒研究应列入灾荒史研究中的重要的内容。不过绅士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阶层,灾荒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也是复杂多样的,这给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带来了诸多难题。另外,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对它的研究也只是初步的。考察绅士怎样防灾救灾,对灾荒产生何种影响,这无疑是必需的,但研究灾荒时期绅士与普通民众、绅士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十分重要。要全方位、深层次地研究绅士与灾荒问题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本人就此将继续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邓拓.中国救荒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第5页.
[2] 恩格斯.自然辨证法[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1页。
[3] 康沛竹.灾荒与晚清政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序言.
[4] 梁章钜.称谓录[M]台北:宗音图书出版公司.1985,卷25.
[5] 颜茂猷.官鉴[A].见陈宏谋.从政遗规[M].上海:谢文艺斋刊本.
[6] 黄六鸿.福惠全书[M].卷4康熙33年刻本.
[7] 石金成.官绅约[A].周炳麟.公门劝惩录.附录[M].光绪23年刻本.
[8] 刚毅.牧令书[M].卷7,取善.
[9] 辞海•绅衿[M].商务印书馆.
[10] 辞源•绅衿[M]商务印书馆.
[11] 张仲礼.中国绅士[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第1页.
[12] 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第21页.
[13] 费正清.美国与中国[M].张理京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14] 王先明.近代绅士[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第20页.
[15] 寺田隆信.关于乡绅[A].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16] 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选举一 卷六十九.
[17] 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选举一 卷六十九.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8] 张仲礼.中国绅士[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第110页. 
[19]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第21页.
[20] 刑法二.宋会要辑稿[M].165册,第6562页.
[21] 杜维明.道•学•政[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第10-11页.
[22] 葛荃.权力宰制理性[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第3页.
[23] 汪祖辉.学治臆说[M].卷上,礼士.
[24]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 北京:中华书局,1982.第230-231页.
[25] 刚毅.作吏要言,牧令书[M]卷七.
[26] 邓拓.中国救荒史.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第33~36页.
[27] 高建国.自然灾害基本参数研究(一)[J].灾害学.1994-4.
[28] 邓拓.中国救荒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第142页.
[29] 孔子.孔子家语[M].致思第八.
[30] 张文.两宋赈灾救荒措施的市场化和社会化进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
版.2003-1.
[31] 宋史•食货志.见李向军.试论中国古代荒政的产生与发展历程[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2.
[32] 雍正七年上谕,谕富户.清同治平江县志[M].第49页.
[33] 李伯重.十八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和荒政[J]读书,2002-1.
[34] 戴逸.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M]经济篇.辽海出版社,1999.第326页.
[35] 清同治平江县志[M]卷五十四,艺文.
[36] 俞森.周孔教荒政议[M].四库全书,663-65.
[37] 湖南通志[M]光绪十一年重修,卷一百六十三.商务印书馆影印.
[38] 湖南通志[M]光绪十一年重修,卷一百七十一,商务印书馆影印.
[39] 蔡尚思.谭嗣同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第378-379页.
[40] 张仲礼.中国绅士的收入[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第340页.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41]  [清]龙文彬.明会要[M]卷五十四,食货二. 北京:中华书局.
[42] 许大龄.清代的捐纳制度[M]哈佛燕京学社,1950.第19页
[43]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末年湖北孝感富户活埋抢粮农民案.历史档案1997-2.
[44] 转引于[法]魏丕信著,徐建青译.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第49页.
[45] 湖南通志[M]光绪十一年重修,卷一百八十九.商务印书馆影印.
[46] 张仲礼,中国绅士[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第223页.
[47] 湖南通志[M]光绪十一年重修,卷一百八十四,国朝人物十,衡山.商务印书馆影印.
[48] 湖南通志[M]光绪十一年重修,卷一百八十五,国朝人物十一,安仁,商务印书馆影
印.
[49] 湖南通志[M]光绪十一年重修,卷一百七十五 ,国朝人物一,商务印书馆影印.
[50] 湖南通志[M]光绪十一年重修,卷一百七十一,人物十二,商务印书馆影印.
[51] 湖南通志[M]光绪十一年重修,卷一百七十一,人物十二,商务印书馆影印.
[52] 湖南通志[M]光绪十一年重修,卷一百八十四,国朝人物十,衡山.商务印书馆影
印.
[53] 光绪•平湖县志[M].卷十八.
[54] 余新忠.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J].明清史.1999-5.
[55] 歙县志[M].卷三,恤政.
[56] 见李文海.晚清义赈的兴起与发展.杨剑利.晚清社会灾荒救治功能的演变等文.
[57] 张仲礼.中国绅士[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第241页.
[58] 陈鸣.见饥民掘蕨根.[A].永兴县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4.第763页.
[59] 何光岳.岳阳历史上的自然灾害[M].岳阳市档案馆内部资料.第88页.
[60] 俞森.常平仓考.钦定四库全书,史部,荒政丛书卷八,663-119.
[61] 吕坤.阮阳台墓铭志,去伪斋集.
[62] 彼德•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M].华夏出版社,1988.第138页.
[63] 贺长龄、魏源.皇朝经世文编[M]卷四十一,户政.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64] 见陈春生.清代广东社仓的组织和功能[J].学术研究,1990-1.
[65] 梁其姿.慈善与教化[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第83、84页.
[66] 俞森.荒政丛书[M].四库全书,663—20.
[67] 同治.上海县志[M].卷三十.
[68] 近代安徽灾荒系年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216页.
[69] 张履祥.张履祥与曹射侯.皇朝经世文编,卷四十三.
[70] 谕富户.雍正七年上谕.清同治平江县志.第49页.
[71] 张仲礼.中国绅士的收入[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第69页.
[72] 梁其姿.慈善与教化[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第83页.
[73] 伍福.咸宁县志[M].义行传.
[74] 郑观应.郑观应集[M]下.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第1071页.
[75] 王炳照.中国科举制度研究[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第156页.
上一篇: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与教学是中学弘扬和培育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