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民族性与后殖民的反思的策略(4)

2013-06-11 01:06
导读:[30]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1]方汉文.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拉康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32]邹跃进.他者的眼光当

[30]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1]方汉文.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拉康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32]邹跃进.他者的眼光——当代艺术中的西方主义[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33]王宁.后现代主义之后[C].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
[34]张京媛.彼与此[J].文学评论,1990,(1):129-134.
[35]王宁.后殖民主义理论批判[J].文艺研究,1997,(3):4-14.
[36]爱德华•赛义德.认知的策略[J].国外文学,1999,(1):3-7.
[37]刘康.后殖民主义批评:从西方到中国[J].文学评论,1998,(1):149-159.
[38]刘俐俐.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当代民族文学问题思考[J].南开学报,2000,(1):34-38.
[39]陈跃红.后殖民之后的境遇与选择[N].文艺报,1994-9-17,(6).
[40]陆建德.流亡者的家园[J].世界文学,1995,(4):288-298.
[41]阿里夫•德里克.再论后殖民问题[N].文艺报,1999-4-13,(2).
[42]王逢振.全球化和民族主义[J].外国文学动态1998,(3):13-16.
[43]罗钢.种族、性别与文本的政治[J]北京师范大学,2000,(1):100-108.
[44]爱德华•赛义德.被殖民者的代表:人类学对话者[J].国外文学,1997,(4):4-15.
[45]张德明.从“他者”意识到“类本位”意识[J].浙江学刊,1999,(6):121-126.
[46]王逢振.笔谈: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J].外国文学,1997,(3):3-18.
[47]阿里夫•德里克.后殖民的辉光: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第三世界批评[J].国外文学,1997,(1):3-19.
[48]王岳川.杰姆逊:面对后殖民与后现代[J].教学研究,1999,(5):63-66.
[49]张志忠.世纪末回眸:文化激进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思考[J].文艺评论,1998,(1):37-50,62.
[50]王岳川.后殖民主义的历史语境与当代问题[J].钟山,1998,(5):195-200.194.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51]王岳川.后殖民主义播撒与当代中国思想回应[J].红岩,2001,(2):133-140.
[52]孙景尧.全球主义、本土主义和民族主义[J].中国比较文学,1997,(3):1-12.
[53] Ariel,1995,(1).


 

上一篇:“陌生化”及其命意解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