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均势外交”到“三环外交”分析研究(2)

2013-07-04 01:07
导读:1948年10月9日丘吉尔在英国保守党年会上正式抛出了其三环外交的总方针。在这个关系到人类命运的时刻,当展望我国未来时,我感到在自由和民主国家中

1948年10月9日丘吉尔在英国保守党年会上正式抛出了其“三环外交”的总方针。“在这个关系到人类命运的时刻,当展望我国未来时,我感到在自由和民主国家中存在着三个大环。……对于我们来说,第一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及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在内,以及美国在其中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大环并存,一旦它们联系在一起,就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或力量的联合足以推翻它们,或敢于向它们挑战。现在假如你们想象一下,你们就会看到,我们是在这三环中的每一环里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唯一因素。事实上我们正处在三环的连接点上。” 15显然,在丘吉尔的心目中,英国由于其广泛的国际联系和它在国际关系中所处的关键地位,注定要在国际政治中执其牛耳,发挥某种中心作用,充当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桥梁和代言人。“三环外交”实际上又是一个日趋衰微的大国在外交战略上所作的一种无奈选择。
丘吉尔认为英国在战后的世界上应扮演三重角色:1.遍及五大洲的英殖民帝国和英联邦的中心,2.与美国保有特殊关系的一个主要的大西洋国家,3.支撑着欧洲大陆上一种大致的军事和政治均势格局的一个主要的欧洲大国。由此可见,实际上丘吉尔将英国同英联邦和美国的关系于同欧洲其他国家关系之前,根据约翰•科卫尔的回忆,“他在战争期间或战后从来一刻也没有打算让英国把它的主权淹没在欧洲合众国中或丧失她的民族特性” 16。尽管丘吉尔激昂陈词鼓动建立欧洲合众国,但那是大陆国家的合众国,并不包括英国。他的建立一个联合的欧洲的号召从未变为一个首尾一致的行动计划,而且从不包括英国。17丘吉尔对欧洲的态度是:“我们同欧洲在一起,但不是其组成部分。我们对它感兴趣,同其联系交往,但不能被并入或同化。” 18丘吉尔主张把英国排除在欧洲联盟之外是因为在他看来,英国不仅仅是一个欧洲国家,而且是版图遍及全世界的大英帝国的首脑,如果作为一个成员国参加欧洲联盟,那将与英国的国际地位不相称。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战后初期,西欧各国普遍对英国有某种依赖心理。一是由于西欧各国与英国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欧洲,尤其是与英国隔海相望的西欧是英国传统外交政策的重心所在。近代以来,欧洲大陆的重大事务无一没有英国的参与,每逢危机,西欧各国都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海峡彼岸的英国。法国政治家塔列朗论及英法关系时曾说:英法联盟就像马和骑士的联盟一样必要。而法国总理克雷孟梭更无奈地叹道:这种联盟常常意味着法国是马,而英国是骑手,但事实常常是,实在没有比英国更出色的骑手了19。二是二战期间西欧各国与英国又多了一层“患难之交”的关系。英国虽一度推行绥靖政策,对希特勒的侵略扩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英国参战后,以丘吉尔为首的战时联合内阁坚决执行抵抗德国的政策,并联合统一战线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三是战后西欧各国普遍伤痕累累,经济凋敝,政局不稳。他们为重建经济、稳定秩序,防止德国东山再起及消除所谓共产主义威胁,需要美英两国的帮助。当时最有能力援助西欧的无疑是实力雄厚的美国,但是英国的帮助也并非可有可无。英国海外联系广泛,历经几个世纪积累了处理世界事务的丰富经验,加之它战胜国大国的地位及与美国的特殊关系,这些都是西欧各国乐于借重的。因此,被苏联的强大和在国内共产主义势力的发展下的惶惶然的西欧各国乐于接受英国的判断,并欢迎英国充当联美反苏的带头人。
英国认为每一“环”都以它特有的方式对英国具有重要意义。从战略和军事的角度,毫无疑问同美国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从传统、情感和喜爱的角度,英联邦排在首位。而从英国的安全体系来说,欧洲最为突出20。英国的政策制定者坚信“三环”不是不相容的,英国不需要排定一个优先次序,而是需要平衡英国对所有“三环”的承诺。不过要实现这种平衡谈何容易,毕竟战后英国的地位及其所拥有的资源已不可同日而语。英国统治阶级中仍在做昔日大英帝国美梦的远不止丘吉尔一人,而二战临近结束时上台的工党政府的政治家们在这一点上完全同丘吉尔一样。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丘吉尔提出的“三环”思想对战后初期工党政府的外交政策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1945年,艾德礼政府上台,工党政府思考得更多的是如何保持战后英国的大国地位,为此它更加强调英国在世界性组织中的作用,而对欧洲联合并没有具体的纲领。对于战后的新欧洲应是什么样子,工党政府认为英美苏三国应保持超然态度,由三国组成联合国的领导核心,在联合国框架内形成一个具有某种邦联形式的“欧洲工具”,建立一个包括英美苏三国在内的联合国欧洲委员会,并最终将其发展成为一个“欧洲理事国”。不难看出,工党政府的对外方针是超越欧洲的,欧洲事务并不占据其主要议程。当然这并不是说欧洲以及英国的对欧政策不重要,只不过工党政府不希望欧洲事务妨碍英国实现其更广泛的外交目标罢了。“三环外交”思想对战后初期工党政府的外交政策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工党政府根据‘继承性’论点,实质上推行了两党制的外交政策” 2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欧洲列强主宰全球的旧时代,西欧经济凋零,政治动荡,国际地位一落千丈,随着美苏在欧洲争夺的加剧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英国深感“欧洲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22 根据这一国际形势,英国政府认识到建立在非一体化基础上的“统一的欧洲不仅是英国的反苏堡垒,同时在处理与美国关系中也是英国的后盾。依靠不列颠王国的实力和统一欧洲的支持,英国可以和美国平等地位地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23 艾德礼领导的工党政府把英联邦、西欧和美国描述为英国外交政策的“三根主要支柱” 24。他认为整个世界已被分割成“三个门罗”,即三个势力范围。其一是美国控制下的西半球和太平洋地区。其二为苏联及其控制的广大地区。其三便是介于美苏之间的西欧及其殖民地。贝文认为英国应该争取第三个门罗的领导权,以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在英国看来,战后初期欧洲大陆其安全问题不仅来自德国的东山再起,更来自苏联的强大,问题的关键在于欧洲“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或手段从德国在欧洲大陆上的霸权彻底瓦解所直接造成的真空中捞到好处并填补这个真空。” 25因此,战后初期英国必须尽快在欧陆构筑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安全体系,并且“必须使可能成立的西欧集团与美国保持密切合作。” 26
上一篇:独白式课堂教学的审视 下一篇: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在文学研究转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