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关系研究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Their Academic Achievements for Middle and Primary Students
内 容 提 要
学习动机(Learning Motivation)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业绩效是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效能。
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业绩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在整合学习动机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征及与其学业绩效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并提出了相关的教育建议。这既有利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业绩效;也有利于家庭和社会对中小学生学习的进一步关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观国内外关于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的研究,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是教育学、心理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大多以某一动机理论为基础,从学生学习动机的不同维度、不同角度、不同背景出发,力图发现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绩效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视角。
奥苏贝尔学习动机驱力论,“恰当地概括了学生学习的三种动力来源”[1],是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一致性和实践性学习动机理论。奥苏贝尔指出:“一般称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份,即认知内驱力(cognitive drive);自我提高内驱力(ego-enhancement drive)以及附属内驱力(affiliative drive)。”[2]所谓认知内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学习,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赢得家长或教师的认可或赞许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需要。他同时认为,学生学习成就动机中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随着学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和不同人格结构,也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二、原因分析 大学排名
1.中小学生学习动机性别差异的原因。有的研究认为,传统中国社会和文化中,女孩比男孩更顺从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和期望,加之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早熟于男生,在学习中易于体现出积极的学习动机。我们认为,造成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女生明显地高于男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男、女生成熟期的差异所致。生理成熟期的差异表现为女生较男生早(如性成熟,生理学上认为,女生往往比男生早8-12个月甚至更多),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中小学生在学习心理、学习认知以及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上的差异。
2.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城乡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其一,就学习的环境和条件而言,城乡学校的差别是明显的。其二,相对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学生中的“隔代教育”现象非常普遍,这是造成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差别的主要原因。所谓隔代教育,指的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之外,学生不是由父母而是由祖辈监护时所受到的教育,如父母外出工作或离异等。其三,家庭关系的影响。周爱保等人的研究[3]认为,在我国的家庭关系上,父母更多的是从生活方面对孩子的关心,在学习方面大多只涉及到孩子学习目标的建立等宏观方面的影响,而对其具体的学习过程较少关注。我们认为,这方面的差异,农村家庭尤显突出。
3.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对子女所采用的教养方式及态度是导致学生学习动机差异的主要原因。首先,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更多采用的是以情感温暖和关爱的养育方式,即使子女在学习和时候上遇到困难,父母大多能给他(她)以积极的支持,并能以“朋友”的身份与他(她)进行思想交流。文化程度较低的父母则更多的是采用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他们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特别是孩子遇到困难时,更多的是采用比较、讽刺、否认甚至严厉惩罚的方式,这种教养方式不利于孩子学习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孩子良好的学习动机的形成。其次,父母文化程度高对孩子学习的经验性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