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分析美国对台湾经济援助的特征(4)

2013-07-11 01:19
导读:2.2.4 美国向台湾提供的经济援助向政府部门集中 美国向台湾政府部门提供的经济援助形式很多,涉及到台湾生产的各个部门,大致可以分为建设基金、军

2.2.4 美国向台湾提供的经济援助向政府部门集中
美国向台湾政府部门提供的经济援助形式很多,涉及到台湾生产的各个部门,大致可以分为建设基金、军协、财政补助、公营事业贷款等。根据表6估计,有80%以上的经济援助是用以提供给政府部门使用的。据美国学者米歇尔•斯各特的统计,政府部门所占的经济援助的比例可能要更高。斯各特认为,1950-1968年间经济援助的赠款中,对政府部门的援助高达93%,民间部门仅占7%,这个比例几乎又完全是1958年以后抵台的480公法的救济物资和剩余农产品援助提供的。[119]
表6 :经援在政府与民间部门的资源分配比例  单位:%
项     目 经援分配 经援占各部门总额比
 政  府 民  间 政  府 民  间
可支配国内储蓄 86 14 104 8
国内投资净额 80 10 52 12
固定资本形成 85 15 43 10
资料来源:文馨莹.经济奇迹的背后——台湾美援经验的政经分析(1951-1965)[M].第245页.

造成美援如此集中在政府部门的原因中有经济因素,台湾的基本设施和具有垄断性质的事业单位几乎都是属于政府部门,为了补充军费开支的压力和资金的缺口,台湾当局只好求助于美国。1949年以后,为了保护台湾岛的安全,同时为了实现其最重要的反攻大陆的政治目的,台湾供养着一支世界上人均最大的军队,军费负担异常沉重。虽然台湾从未公布过其军队规模,但据专家推测估计认为台湾拥有的兵力为55万至60万人。[120]按此标准,台湾武装部队人数占台湾男子人口比例在1952年为14%,1962年为9%,1972年为7%。[121]在50年代到60年代的大部分年份里,台湾的军事设施始终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左右,就政府的支出来说,军事需求也约占中央政府支出的80—90%,或占各级政府当前开支的65%左右。[122]从1949年撤到台湾的时候起,国民党政府就不断追求三个主要的目标,即:迅速的经济增长,稳定的物价和强大的军事存在。以当时台湾岛内的经济状况来看,即便是只追求经济增长一项目标的实现都是很困难的,何况要同时追求三项目标呢?如果没有外援来缓和经济上的紧张状态,这些目标一项也不可能实现。因此有人认为,若无美元支持,军事化的台湾即将面临经济崩溃的危机[123]。而在美国经济援助抵达台湾后,由于台湾在军事强力的高压下,处于军事权威的领导下,将台湾作为反攻大陆的军事基地,并未集中精力致力于经济建设,台湾当局非常重视军事的建设,甚至愿意舍经济发展而重视军事建设,正如美国一位驻台官员所言,在台湾的一切决定中,军事总是受到最优先的考虑,而经济上的因素常被忽略。[124]在军事目标优先的前提下,加速经济发展的计划所需的资金,靠台湾自己提供几乎不可能。为了促成台湾防卫基地的自力更生,美国一方面以美援直接加强台湾的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则向台湾提供经济建设计划的资金。于是在军事援助和经济计划的双重引力下,美援便日益集中于政府部门。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表7 :经援在政府与民间部门的固定资本形成分配比例

资料来源:文馨莹.经济奇迹的背后——台湾美援经验的政经分析(1951-1965)[M].第245页.

表6和表7两个表格中所归纳的经济援助的分配比例非常清楚地印证了美援向政府部门集中的趋势。就可支配的国内储蓄而言,1961-1965年美援占民间储蓄总额不过8%,但占政府储蓄总额的104%,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美援,政府部门的储蓄额将为负数,即根本没有储蓄,甚至要动用储备金;而美援储蓄总额中有86%是供应政府部门的。美国对台经援比较集中在电力、煤气、自来水及交通运输等基本设施,这些项目也正是民间部门较少投资或者不愿意投资或者投资不起的项目,因此台湾的这些主要的公用事业都由公营企业所独占,而美国为了军事上通信、运输等需要,以及促成良好投资环境等经济目标,均须在台湾从事基本建设,所以,从事这些公营事业的政府部门吸收了较多的美援资源。除了前述的公用事业以外,台湾的石油、铝业、糖业、肥料、芋酒等行业亦由公营所垄断,由于美国式技术及资金适用于大规模生产,且美商可借美援采购、技术合作、贷款融资等方式一步步汲取公营事业的垄断利润,所以公营事业比私营企业能有机会接受到更多的美援。由表7可以看出美援在固定资本形成方面,政府和民间部门的分配有显著的行业差异。美援对于营建业、水电业、交通运输业及公共、行政的资本援助完全集中在政府部门,而对商业和其他类则完全集中在民间部门。此外,对矿业及采石业的资本援助以民间居多(76%),但各行业中民间部门最集中在制造业(54%)。至于政府部门所接受的援助,更集中在基本设施、水电、交通共占62%,可见对基本设施的援助多于固定资本形成。
以上各项数据不仅证实了经济援助向政府部门集中的事实,而且政府部门所接受援助的比例占到援助总额的80%以上。而民间(或混合)部门仅在农矿方面及非计划型援助的商业部分获得比政府部门多的援助资金,前者主要是因为没有公营事业与之竞争,后者则主要因为其他民间部门的比例均远远落后于政府部门之后。虽然公营事业占工矿产值的比例,在经济援助期间,从1952年的57%降为1965年的41%,其主要原因是民间制造业的发达,而不是公营事业的衰退,因为在1953-1962年公营产值仍增长了9%。若再比较企业数及资本额的增加,更可印证在经济援助期间公营事业的确获得了高度的增长。1954年至1966年,公营部门资本额增加了40倍,占公民营合计的比例亦由50%提高到59%(未计入农业部门);反观企业数在同期公营的只由241家增加至263家,民营的却增加1.7倍,达20余万家。[125]

2.3  美国对台湾的经济援助与军事援助密切配合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美国向台湾提供的援助是由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两个部分组成的。经济援助是美国为了恢复和发展台湾的经济而台湾提供的,主要用于台湾的经济建设;军事援助是为了在台湾建立稳固的反共基地,主要用于增强台湾的防御力量而提供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是同时提供的,两者相辅相成、密切配合。
首先,提供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的目的是一致的。台湾是美国反共围堵阵线中的重要一环,也是防守中国和苏联的重要前哨阵地,无论对台湾提供什么形式的援助,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台湾的防御能力。在反对共产主义的目标上,美国和台湾站在了同一条战壕里。美国利用台湾谋求“冷战利益”,台湾则利用美国争霸野心找到了一把可靠的免费核保护伞和经济发展的依靠。美国首任驻台大使蓝钦曾指出,将台湾隔绝于铁幕之外,不只和美国的政治经济利益、战略目标一致,自由世界也同享其利;只要北京政权仍臣属于莫斯科,美国应继续承认在台湾的中国政权,并反对北京政权进入联合国。[126]因此,从美国方面来看,美国对台湾提供的援助近则避免台湾落入共产主义手中,远则牵制了中共的政权。而从台湾方面来看,近则摆脱了战后经济的严重困顿,远则为台湾找到了一个可靠的战略盟友。

上一篇:分析绅士的历史角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