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含蓄“的梳理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指出:“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61](P357) 这里的隐也就是含蓄。皎然在《诗式》中论及高手作诗时说:“但见性情,不睹文字,盖诗道之极也。”[62](P215) 这个诗道之极就在于含蓄之功。正式提出“含蓄”这一概念的是司空图,他在《诗品》中写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返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63](P326) 司空图在这里对含蓄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前面四句分别从方法和效果上归纳出什么是含蓄;中间四句说明形成含蓄风格的根本条件;最后四句说明掌握含蓄风格的方法。从以上可以看出:“在二十四诗品中,《含蓄》篇是司空图写得最富激情、最有文采的专章之一。”[64](P117) 在《与李生论诗书》中,他主张诗歌要表达“味外之旨”,达到“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65](P164) 司空图之后,有许多人提出过类似于含蓄的理论。宋代梅尧臣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六一诗话》引)。金代元好问也曾指出:“诗家圣处,不离文字,不在文字,唐贤所谓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云耳。(《陶然集诗序》)”[66](P535) 元代杨载也曾写道:“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意全蓄,方妙。”(《诗家法数》)。明代朱承爵也曾提倡:“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声音之外,乃得真味。”(《存余堂诗话》) 而茶陵派领袖李东阳则主张:“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麓堂诗话》) 清代袁枚更认为:“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67](P95)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总观历史上对含蓄的各种认识,不论是求“隐”、“味外”、“言外”,还是求“远”、“淡”、“曲”等,它们都具有融间接性、简约性、蕴涵性、层次性、多义性和张力性等特征于一体的性质。那么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有何表现呢?
三、含蓄性的叙事美
刘知几在《史通 • 叙事》中指出:“夫国史之美者,以叙事为工;而叙事之工者,以简要为主。简之时义大矣哉!…… 然则文约而事丰,此述作之尤美者也。”[68](P37) 刘知几以史家的眼光,论证叙事之美,指出叙事之美在于尚简。因为“尚简体现了欣赏文辞精炼,峻洁的审美趣味。”[69](P184) 之后,他又提出了“用晦”的观点,“晦也者,省字约文,事溢于句外。然则晦之将显,优劣不同,较可知矣。夫能略小存大,举重明轻,一言而巨细咸该,片语而洪纤靡漏,此皆用晦之道也。”[70](P39) 他所说的“‘用晦’即言简意赅,辞浅意深,意在言外的意思。”[71](P184) 以上的“尚简”和“用晦”,实质上是含蓄转化为具体的叙事方法,在叙事作品中的生动体现。它与叙事学上的省略和概要(述)在学术原理上是相通的,这也是叙事与审美的最佳契合点之一。省略和概要(述)是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长短比较的两种形式。“所谓省略,是指与故事时间相比,叙事时间为零。”[72](P146) 而“所谓概要(或概述)是指在文本中把一段特定的故事时间压缩为表现其主要特征的较短的句子,故事的实际时间长于叙事时间。”[73](P148) 被省略的并不一定意味着不重要,被概要的往往能以少见多,这实质上就是含蓄。笔者以省略和概要为理论切入点对中外叙事作品进行分析整理,可以发现:含蓄其实深潜于叙事作品之中因而形成独特的叙事美,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种含蓄性的叙事审美特征: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1) 有无相生的叙事哲理。
《三国演义》第五回是如此描述关公迎战勇猛无比的华雄:“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74](P26) 这里把关公与华雄的正面交战已完全省略了,只有对交战的侧面描述,但关公的英勇无敌、威武无双的形象却跃然纸上,为历代评家所高度称赞。正如刘载熙在《艺概》中所言:“盖意可尽,以不尽尽之。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75](P1080)
再看《一千零一夜》中第一个老人和羚羊的故事,这只羚羊是他前妻的化身,因为她毒害了老人的妾和唯一的儿子,故被罚变成羚羊。老人是如此回顾他与前妻的生活的:“我们结婚以后,生活了整整三十年,一直没生育子女,于是我又另娶一妾,不久替我生下一个男孩。这孩子,像灿烂的太阳一样漂亮可爱。我尽心抚育,直到他年满十五岁的那一年……一直过了很长时间,我才从外面回来,我发现小妾和儿子不见了。”[76](P16) 这里有两处省略(严格地讲实质上是最简略的概要)和一处概要。一处省略是与前妻三十年的生活。因前妻是老人叔父的女儿,他们秉于父母之命结婚,因近亲血缘导致无儿无女,读者可以想象这场无爱情、无子女的先天畸形婚姻的痛苦。二处省略是老人外出经商到回家发现小妾和儿子不见了。这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老人想象不到的悲剧:前妻用巫术把小妾和儿子变成了牛,随之省略的是小妾和儿子变成了牛的痛苦难言、前妻作恶后的泄恨得意之情。这样的情感读者都可以从后文中详尽描述老人被前妻诱骗去杀两头牛(小妾和儿子变的)时先天感应式的烦闷和依恋中体会出来。一处概要是儿子出生后十五的生活,凸现的是儿子的漂亮可爱和老人的尽心尽力,这场婚姻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