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清代后期湖南灾况及灾因(4)

2013-07-18 01:03
导读:1.虫灾 ①虫灾种类及特点 据资料记载,出现的虫名有螟、螣、蝗、蝻、毛虫、包虫、蛾、蚱蜢等等。成灾有记载的,蝗25次、螟4次,蝻3次、螣2次、飞虫

1.虫灾
①虫灾种类及特点
据资料记载,出现的虫名有螟、螣、蝗、蝻、毛虫、包虫、蛾、蚱蜢等等。成灾有记载的,蝗25次、螟4次,蝻3次、螣2次、飞虫、包虫及飞蛾、蚱蜢各1次。在这6种称呼中,有同种异名。《诗经•小雅》上就有“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其中,“《小雅》螟、螣、蟊、贼、犍为文学,曰四种皆蝗也。[55]”而蝻为蝗幼虫,蚱蜢,稻蝗的一种,湖南历史上的虫害以蝗虫为主。
从地域分布来看,蝗害遍及全省,但亦有多发区与罕发区之别。蝗灾主要分布于干旱少雨的湘东地区。包括浏阳和衡邵丘陵地带,湘北的岳阳、常德、长沙的蝗灾也时有发生。
对于蝗灾与旱灾的关系,很早就有“旱极而蝗”、“旱灾之后,必有虫灾”的说法,这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同蝗灾作斗争的实践经验总结。清代后期蝗灾与旱灾相连的灾次计有21次,占虫灾总次数26次的80%以上。如:
浏阳:道光二十六年(1846)“旱,螟螣生。[56]”
长沙、善化:道光二十七年(1847)“自上年九月不雨至四月乃雨,耕种失时,复伤于螟。岁大歉。”咸丰七年(1857)“秋冬旱,飞蝗蔽天,行捕蝗诸法。”同治三年(1864)“秋旱,飞蝗食竹。[57]”
临湘;咸丰八年(1858)“旱,飞蝗蔽天”[58]。
巴陵:咸丰六年(1856)夏秋大旱,“蝗伤稼,蝗蔽天,竹木叶食尽。[59]”
安福:咸丰七年(1851)夏旱“飞蝗蔽天”[60]。
 这种旱蝗密切相关的现象,考其原因,主要是降水量的多少对蝗虫,特别是对蝗卵的孵化有很大影响。蝗虫产卵场所主要分布于河边、湖滨及近水一带。这些地点时盈时涸,利于虫卵的孵化,是蝗虫繁殖的最佳场所。如果夏季干旱少雨,河滩水位低落,荒地大片裸露,则为蝗虫的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再则,高温少雨,特别适合蝗虫生长、繁殖。因而,大旱之后,蝗虫繁殖力增强,虫口密度升高,灾害程度加剧。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②危害程度 
虫灾发生频率虽逊于水、旱灾害,但危害程度决不亚于二者。蝗虫具有超强的远距离飞行的本领,且具有群集性,因而所到之处,禾稼无不啃啮殆尽,所以自古以来就有“水灾一线,旱灾一片,虫灾无边”之说,可见虫灾危害之巨。
咸丰七年(1857)湖南发生了一次遍及20多个州县的大虫灾,长沙、善化、湘潭、湘阴、湘乡、宁乡、益阳、浏阳、安化、醴陵等地区飞蝗蔽天,禾苗无存,如下表:
 
咸丰七年湖南蝗灾灾情表
地区 灾          情 资 料 来 源
攸县 忽有食禾蚱蜢入境,其数几万,晚稻俱损 同治《攸县志》
龙阳 蝗飞蔽天。 光绪《龙阳县志》
安福 蝗飞蔽天。 同治《安福县志》
湘阴 螟生伤苗。 光绪《湘阴县图志》
醴陵 蝗入境,食禾苗竹叶俱尽,遗种遍野 民国《醴陵县志》
湘乡 飞蝗入境,竹叶被吃食殆尽。 同治《湘乡县志》
益阳 县境蝗虫成灾,竹林受损严重。 同治《益阳县志》
衡阳 飞蝗入县境,蓦民出谷易蝗蝻 同治《衡阳县志》

     蝗灾肆虐,往往造成竹木、禾苗被食殆尽的惨剧,新化知府邵授名苦于虫灾之害,“檄开收蝻局”,“三乡亦设分局。东南设局十二村文昌宫,东路设局油溪桥,南路龙溪……西南设局高坪……龙溪一局挖蝗九十六石之多,共收七百余石。杂石灰埋城西火神庙右园内。[61]”长沙县令鉴于灾情严重,“下令四乡掘挖。檄县于城中设局收之,迄岁终缴送者不下百石,而掘犹未尽。[62]”邵阳自“八九月间,蔽空飞蝗,由北大至。当经出示,遍谕城乡,各团绅民,赶紧捕灭,并采集捕蝗要略,刊刻成书,颁发合邑,幸各团绅民,齐心合力,遵照捕除,于四境晚稻、园蔬、杂粮等类,尚不至大有伤害。又虑飞蝗所过,定有蝻孽留遗,复谕各都农民掘挖蝻子并劝各团绅于各团设局筹款收买。城中设一总局,以核其成。”迄来年二月止,“前后共缴过蝻子二千四百余石”[63]。

2.风灾、雹灾、冰冻、疫病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据有关资料统计,现将清代后期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宣统年间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统计列表如下:
清代后期其他自然灾害统计表  (单位:年次)
朝代 风灾 雹灾 冰冻 地震 疫病 总计
道光 6 6 4 8 2 22
咸丰 6 10 3 1 1 21
同治 8 11 3 2 2 26
光绪 15 15 6 5 11 52
宣统 1 3 / / 1 5
总计 36 45 16 12 17 126
    说明:表格中数据根据《湖南自然灾害年表》(湖南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及各县志综合。

湖南除水、旱灾害之外,其他自然灾害也比较频繁,几乎每年2次。水旱与风、雹、冰冻相互交织,给湘省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①风灾: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永绥厅“大风吹折教军厂演武厅并坏民居三百余家”[64]。咸丰三年(1853)善化“二月初四日,东乡大风,折树毙人。[65]” 光绪十四年(1888)湘潭“袁家河市面上居数十尽毁,唯一庐存焉。[66]”
②雹灾:道光二十六年(1846)会同“三月十四日夜,大雨雹,重约八九两,触坏树木无数。[67]”咸丰五年(1855年)醴陵“春三月十三日,大雨雹,是日未刻,有烈风暴雨从西北来,雹大如卵,密如线,纵六七十里,横二三十里,木拔屋坏,毙男女数十人[68]”同治七年(1868)靖州“七月二十八日大雨雹。(坏瓦无数)[69]”
③疫病:道光二十九年(1849)“全省大疫至明年四月乃止,死者无算”,“方疫之作也,死者或相枕籍,同善堂及各好善之家施棺以数万计。夜行不以烛者,多触横街死人,以致倾跌。盖其时饥者,元气已尽,又加以疫,人人自分必死,尝见有扶杖提筐咨且于道,忽焉掷筐倒地而死者。有方解裤遗矢蹲而死者,有叩门呼乞,倏焉无声而死者。[70]”同治二年(1863)保靖夏,米贵,“八月大疫。[71]”

上一篇:卦象之概念分析 下一篇:国民政府时期公医制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