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清代后期湖南灾况及灾因

2013-07-18 01:03
导读:语言文学论文毕业论文,清代后期湖南灾况及灾因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清代后期湖南灾况及灾因  (一)清代后期湖南水灾

清代后期湖南灾况及灾因

  (一)清代后期湖南水灾
湖南是中国重要农业省份之一,境内湘、资、沅、澧一方面为湖南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十分丰厚的水利资源。但另一方面又成为水灾频发的重大隐患。据有关资料统计,清代后期,共计发生水灾57次,平均1.25年一次[1]。其中水灾多发期道光朝(1840-1911)11年间水灾10次,平均1.1年一次;同治朝(1862-1874)13年中12次,几乎平均1年一次[2],水灾是清代后期湖南发生频率最高的灾种之一。本节拟就湖南水灾时空分布、水灾等级、水灾持续时间以及灾民生活作初步阐述。

1.水灾时空分布
据有关资料统计,将清代后期湖南水灾时空分布情况列表如下:

 

清代后期湖南水灾时空分布统计表 (单位:县次)
 道光 咸丰 同治 光绪 宣统 总计
长沙府 7 8 11 6 2 34
宝庆府 4 4 9 3 — 20
岳州府 5 5 9 1 2 22
常德府 5 3 1 7 3 19
辰州府 — 2 3 4 1 10
沅江府 1 — 3 — — 4
永顺府 1 — 2 6 — 9
衡州府 2 5 3 3 — 13
永州府 2 4 2 2 — 10
南州厅 — — — 2 1 3
靖  州 — 1 4 1 — 6
澧  州 4 4 5 3 1 17
乾州厅 2 — — — — 2
凤凰厅 — — — — — —
永绥厅 1 — — — — 1
晃州厅 — — — — — —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郴  州 3 1 5 4 — 13
桂阳州 2 2 1 5 — 10
总  计 9 39 58 47 10 193
资料来源《湖南自然灾害年表》(湖南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说明:清代,地方政府都采用“省”、“道”、“府和直隶厅、直隶州”、“县和散厅、散州”四级制。表中“州”、“厅”为“直隶州”、“直隶厅”之简化,与“府”平级。
 
由上表可以得知,以地区而言,清代后期长沙府发生水灾次数为最多,岳州府、宝庆府、常德府次之,凤凰、晃州、永绥直隶厅发生水灾次数最少。以时期而言,同治年间受灾次数最多,光绪年次之 。
长沙府受灾次数最多,一方面是因为长沙府地域广阔,辖区内州县达到12个,居湖南省行政区所辖县数之首。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长沙府诸县地处湘中,地势平坦,偶有雨水,即遭水灾。长沙府内的善化县,屡遭水灾侵袭。道光二十一年(1841)大水;二十四年(1844)“五月蛟水,晚稻无收,钱漕缓征”;二十六年(1846)“春,淫雨”。二十八年(1848)“七月大雨连旬,禾生耳。”二十九年(1849)“大水,下游滨湖围垸俱溃,饥民麇集,谷价顿昂,斗米千钱,城厢内外官绅捐赀并发常平仓谷,社粥厂行赈济诸法,灾民数万全活无算。”咸丰三年(1853)“大水。”同治二年(1852)“春,淫雨。”同治八年(1858)“大雨连日,城中水深数尺,墙屋多圮,下游饥民就食乡城络绎,官绅筹款赈送。”光绪二年(1876)“夏,大水,岁歉。[3]”据粗略统计,清代后期,长沙府受灾共计34次,几乎每2年1次。
咸同时期,江湖关系的改变,使荆江分流的入湖水量陡增,对湖区形成极大威胁。每届汛期,长江之水建瓴而下,泛滥于衡、永、长、常之间。
天灾之外,又有人祸。同治朝战争频繁,清军与太平军的对垒已进入激战阶段。清政府投入大量的兵力、财力、物力作最后一掷。曾国藩在湖南招募了大批湖湘人士,抽走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精壮劳力,致使农业经济发展一度停滞不前。军费开支的浩大,挤占了国家对水利建设的投资。另外,长期的战争致使 “民力尤瘅,十室九空,不待岁祲而已难支”,偶遇水旱则“家口嗷嗷”[4]。

2.水灾等级
如以受灾县数作为划分水灾等级的标准,清代后期湖南受灾县达到30个或者以上的特大水灾1次,达到20~30个县之间的大水灾1次,10~20个县之间的中灾13次,10个以下的局部性灾42次。由于资料缺乏,只能从零碎的记载中看到大自然留下的道道水痕。道光二十年—光绪五年(1840-1879)这一段多为中灾。其中,同治八年(1869)出现了一次大水灾,光绪六年—三十年(1880-1904),全为局部性水灾,光绪三十二年(1906)出现了一次特大水灾。兹选取四个有代表性的灾年,来说明灾等的差异。局部性水灾,如光绪九年(1883)水灾受灾2个县,道光二十九年(1849)中灾受灾18个县,同治八年(1869)大水灾受灾20个县,光绪三十二年(1906)特大水灾受灾31个县,占湖南总县数(78)百分比分别为 3%、23%、26%、43%。水灾具体情形如下:
道光二十九年(1849)“四、五月霪水涨,自常德下,至洞庭,及大江以达淮海,濒江郡县人口田庐多淹没,民无食,饥而病,病而死不可数计。[5]”古丈坪厅,“春夏之间,雨水过多,溪流陡涨数丈。四月二十四日,将三道河大桥冲去,沿河水田冲刷大半,荞麦无收”[6]。
同治八年(1869)保靖七月大水。“初一夜大雨如注,大水崩山,冲压田禾以及淹浸数日方退,东南乡被灾尤多。[7]”靖州受灾害影响“春夏大饥。[8]”善化“下游滨湖围垸俱溃,饥民麇集”[9]。攸县“四月,西北乡大水出蛟”[10]。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光绪十一年(1885)溆浦县“被水成灾,冲塌失额田亩。[11]”浏阳“大水冒城。[12]”十四年(1888)宜章“夏,大水。[13]”二十五年(1899)古丈坪厅四月二十二日“猛雨下降,四山洪水汛,澎湃而至。将近未时,陡涨数丈”,“河旁碾房屋宇一概淘洗而去”[14]。

上一篇:卦象之概念分析 下一篇:国民政府时期公医制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