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分析澳大利亚亚太意识的成因(4)

2013-07-31 01:09
导读:(五)澳大利亚民族意识成熟 澳大利亚是没有经过武装斗争就被英国恩准独立的国家,虽然早在1901年澳大利亚就获得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政治地位,但独立

(五)澳大利亚民族意识成熟
澳大利亚是没有经过武装斗争就被英国“恩准”独立的国家,虽然早在1901年澳大利亚就获得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政治地位,但独立时澳大利亚并没有形成独立的民族意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澳大利亚人仍习惯将自己视为居住在澳大利亚的英国臣民。二战后,澳大利亚逐步开始独立地走向世界。澳大利亚的民族意识也住逐渐成熟。澳大利亚著名的历史学家曼宁•克拉克在1991年去世前深情地写道:“我认为判断一个澳大利亚人是有可能的……你可以通过他的谈吐方式,甚至是走路姿势和他的面孔对他作出断定……尽管有大量的人来到这里,但存在着一种决定性的文化,即澳大利亚文化。”[57](P271)
澳大利亚民族意识的成熟突出地表现为澳大利亚的共和运动。澳大利亚的共和运动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宣扬共和主义思想的刊物《民族》的问世,该刊物明确提出共和运动的宗旨:“宣布澳大利亚为共和国,选举我们自己的总督。”70年代的“宪法纠纷”和90年代的“非礼事件”进一步推动了澳大利亚的共和运动。
1972年执政的惠特拉姆总理并不认为自己是共和主义者,但他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却是共和主义在社会实践中迈出的第一步。惠特拉姆以澳大利亚荣誉制度取代了原澳大利亚实行的英国帝国荣誉制度;从邮票和邮筒上撤去了英国女王的头像;将澳大利亚对英国女王的由28个英文单词构成的尊称简化为3个,即“澳大利亚女王”;规定除有女王和总督出席的场合外,以《前进,美丽的澳大利亚》取代《天佑女王》作为澳大利亚国歌;等等。1975年11月11日,澳大利亚总督约翰•科尔以突然袭击的方式罢免了惠特拉姆的职务。这是澳大利亚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一次总督解除民选总理的事件。当天下午,联邦议会对科尔指派的弗雷泽看守政府投下不信任票,科尔又以解散议会作为回答。科尔超越宪法行使职务的行为引起了一场宪法纠纷。澳大利亚联邦首席法官盖菲尔德表示:“虽然总督是女王的代表,但他的权利是由宪法而不是女王赋予的。”[58](P271)反对党也纷纷表示:总督应该根据宪法行事。“宪法纠纷”使澳大利亚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为了自身的权利不受侵犯,澳大利亚元首应由澳大利亚人自己通过选举产生。惠特拉姆在事后写道:“1976年最重大的事件……是共和情绪的上升和新民族精神的成长。[59](P269)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1992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再度访澳,当时的澳大利亚总理基廷,在为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举行的告别晚宴上,不拘小节地用手挽着女王的腰部。此举经过媒体渲染,在英国引起强烈反响,英国公众纷纷指责基廷“非礼”。在两天后的澳大利亚联邦议会上,基廷发言说:“我学过为了澳大利亚自尊自爱,但我没学过对英国奴颜婢膝。”[60](P362)接着他回顾了二战的历史,抨击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日本逼近澳大利亚时阻止在中东的澳军回国是对澳大利亚的“背叛”。他重申澳大利亚要彻底摆脱与英国的殖民关系,将成立共和国作为自己的连任竞选口号。澳大利亚的媒体也对英国的报道进行反击,支持共和。
1999年澳大利亚就是否建立共和国举行了全民公决,1230万选民参加了表决。当天深夜,投票结果揭晓,反对共和制的占54.6%,赞成共和制的占45.4%。共和运动令人惊讶地功败垂成。在随后的民意测验来看,75%的人支持澳大利亚实现共和制,只有9%的人拥护英国女王为澳大利亚元首。分析家指出,共和运动内部的分裂和保皇派的策略使全民公决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局。尽管如此,没有人会怀疑,澳大利亚迟早将实行共和制。
澳大利亚共和运动是澳大利亚本土化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表现,它将使澳大利亚社会在思想感情上与英国完成彻底分离。共和运动集中体现了澳大利亚民族正在走向成熟。一个摆脱了英欧情结的澳大利亚将会根据自身的利益更加独立自主地走向世界,这为澳大利亚产生亚太意识准备了思想基础,为亚太意识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上一篇:文化理解前见与文化阐释视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