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邓小平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目的和意义(3)

2013-08-18 01:03
导读:邓小平指出: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

邓小平指出:“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 所以,即使我们在利用资本主义的过程中会带来某些消极因素,但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实行的方针政策能够保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 我们坚信,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强有力的国家机器和“两手抓”的方针政策能够保障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方向,中国不仅不会在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的过程中走向资本主义,而且还会在这个过程中把社会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
(三)邓小平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意义
邓小平以开辟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的政治勇气和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理论勇气,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这个思想的形成及其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的基本思想,而且在实践中还开辟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合作共处与竞争较量的新局面,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无疑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1、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考察和思考,总结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规律。根据这一基本规律,当一种生产关系不能适应或者无法满足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时候,就必然会有另一种更高的生产关系得以产生,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重点考察的是他们所生活的资本主义社会。在他们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特点决定了自身存在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注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被更高形态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社会主义社会只能建立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之上。说得简单一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上是对立的关系,在生产力上,却是继承的关系。由于他们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特定环境中,所以认为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但是后来的社会主义并不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那样首先在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而是首先在资本主义相对落后的俄国率先建立。在落后国家建成的社会主义如何处理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一个十分现实和紧迫的问题。列宁的一系列新思想和“新经济政策”,其实也是在思考解答这个问题,但列宁逝世以后,这一宝贵的思想很快就成为了社会主义的历史。     
邓小平作为中国历史上从中国革命走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人物,根据对中国历史的经验总结和国际环境的综合考察,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曲折的探索历程之后,以马克思主义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毅然提出通过对外开放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有益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这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国策的制定以及后来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首要的理论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就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资本主义客观认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先进文明的过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成果——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之一,就是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邓小平关于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不仅把马克思主义和当今的整个国际环境以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新特点相结合,而且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实践中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的初步思想或实践,从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2、开辟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合作共处与竞争较量的新局面
过去人们认为,既然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是水火不容的,既然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那么理所当然资本主义就一定是到了崩溃的边缘,是“垂死”、“腐朽”和“没落” 的。但是,事实证明,资本主义不但“垂”而未死,而且通过自身的调整,还有相当的生命力和发展余地。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把马克思主义和具体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片面地、教条式地、僵化地照抄照搬马克思的某些东西,必然步入歧途。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的认识,由于受 “左”的思想的影响,社会主义国家企望在较短的时间内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全面胜利。历史证明,这是不符合事实的,是不现实的。邓小平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能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结合新的国际形势和本国的实际情况,认为在现在的形势下,虽然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持敌视态度,不愿看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壮大,但是他们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把社会主义中国纳入到资本主义体系中。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不断发展和强大决定了它们不再只是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另一方面,资本主义还表现出一定的活力,社会主义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战胜和取代资本主义。所以,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将是一个基本事实。那么,继续坚持传统的冷战思维和闭关锁国,显然没有出路。
邓小平敏锐地观察到时代主题的变化,提出实行对外开放,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既与资本主义合作共处,又积极参与世界竞争。广泛参与在经济技术上的合作与交流,对西方的经济制裁和制造的贸易摩擦,决不退缩,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在政治上进行平等交往、友好往来,同时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文化方面广泛合作、实行文化资源共享,但是反对、抵制文化垃圾;在意识形态领域针对资本主义的发动的“和平演变”实行反“和平演变”战略,从而开辟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既合作共处又竞争较量的新局面。
上一篇:灾荒对自然经济发展环境的破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