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国内金融企业将更加深入地融入国际经济大环境中。为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我国金融企业应不断调整内部结构与行业准则。为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财政部制定了4项与金融企业相关的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分析我国金融企业会计国际化的国际与国内背景,针对目前我国金融企业不能完全与国际市场协调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并得出金融企业会计国际化应在充分考虑本国国情的前提下进行。
[关键词]金融企业;国际化;会计;公允价值;金融工具
一、金融企业会计国际化的背景
全球经济一体化,带动了全球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一体化。
由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各个利益主体都希望根据真实、公允和可比的会计信息对市场交易进行决策,因此会计将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金融企业的改革及上市面临的关键问题在于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披露会计信息。
在经济全球化及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影响下,我国金融企业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和提供具有可比性的财务信息是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吸引国际投资的客观需要。因此,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首要任务就是减少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提供可比、透明的财务信息。
为了更好地同国际市场接轨,我国加快了会计准则修订和颁布的步伐,但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仍存在许多方面有待完善,如我国公允价值计量体系的不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在完善的过程中,应当加强会计理论阐述的深入性与对实务操作的指导性;积极借鉴国际会计组织和发达在制定和修改会计准则方面的经验和内容,使制定出的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尽可能趋同,并提高会计准则的深度和可操作性,为我国金融企业会计国际化提供良好的契机。
二、金融企业会计国际化遇到的问题
(一)金融工具的计量
在金融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金融工具的计量已成为我国金融企业在执行新会计准则中遇到的主要难题之一。资产的分类不同影响其采用的计量原则,也对国内金融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较大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中规定应先将名义利率换算为实际利率,再计算利息收入,这在实务操作过程中较难把握,特别是对于使用浮动利率的贷款以及债券资产频繁进行实际利率的计算和调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金融企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二)公允价值计量体系不完善
我国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虽然考虑了自身的会计环境和实务特点,却忽略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主要是以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环境为基础。成熟的市场环境是实行公允价值体系的基本前提,而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市场的活跃度有限,在会计环境上还不具备完全接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条件,金融企业在很多情况下只能通过模型来估算和验证。由于在引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方面缺乏经验,导致在估值方法的校验方面也较难把控。
公允价值难估值是我国金融企业面临的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银行业等金融机构来说,一些复杂衍生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取得较为困难。由于这类衍生金融产品的市场报价不活跃,需要专业人士通过模型计算或询价这两种方式获得,而国内这两方面的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与健全,因此确认这类产品的公允价值会有一定程度的误差。不同类别的产品,其公允价值的获取方式也有所区别,在公允价值取得方面需要依靠相关人员的专业判断,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一些复杂的没有直观市场报价的衍生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