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商业应正确把握贷款投向,切实加大贷款封闭执行力度。以重点产品和优质客户为对象.实行差别化的产品准入、客户准人和区域准入策略,促进信贷结构的优化,强化风险控制力,进一步改善贷款质量。同时要强化大局观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与风险承受能力和管控能力相匹配的授信,防范房地产企业向银行转嫁风险,确保银行房地产业务稳定健康发展。
(四)加强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
巴塞尔委员会在《关于操作风险管理的报告》中强调:内部控制是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绝大多数操作风险事件都是与内控漏洞或者与不符合内控程序有关。我国商业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完善科学、有效、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操作风险管理者可以制订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制度来进行防范。而且要改变过去内控制度重复与缺失并存局面,整合全行各业务部门的制度,形成全行科学、系统的内控制度;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我国商业银行中不乏制度执行不力、流于形式的先例,再好的制度不能严格执行也跟没有一样。因此,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和科学的员工激励奖惩制度确保内控制度的严格执行;加强对基层行的监督.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银行管理链条的末端——基层营业网点的有效监督,尤其要加强对基层分支机构负责人和重要岗位人员的监督,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发生。
(五)积极防范风险。
重点做好汇率风险的防范工作.尽量分散币种结构.选择强势货币的标的,并充分利用期权、掉期和远期等衍生金融工具降低汇率风险;加强对国际形势的研究以及对各主要国家利率走势的判断,降低利率风险:认真做好交易对手选择、风险披露、资产保管、纠纷处置等工作.尽量事先准备好相关预案。
(六)关注流动性风险。
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存款结构和资金形势变化给流动性管理带来的影响,适当控制中长期贷款的增长。我国还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防止市场情况突然变化引起的流动性风险.在资产负债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优化储备资产结构等方面做好工作。
(七)建立有效监管体系。外部监管是风险管理的保障。
良好的和严格有效的监管体系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金融体系中的多个环节都存在着监管缺失。这对我国金融监管者来说,是个重要警示。面对金融业的全面开放.我国在放松管制的同时必须加强金融监管。第一,扩大监管范围。第二,改革监管结构,将来时机成熟时必须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并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