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8位借款人全系民营个体老板。
这8位借款人都具有合法的法人资格,具有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但在大潮中,他们对市场行情的洞察力及前景的预见性,有一定的局限。赚钱心切,急于上项目,大量投入,对于如何科学合理使用贷款,考虑得少,谋划较差。片面追求投产速度,忽视产品质量,缺乏特色品牌,市场竞争力很低。因而他们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一般信誉不高,导致钱不生钱,贷来的巨额款项,发挥的作用不显著,恶性循环,无法偿还。
如丁某(注: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代表借款人的姓,下同)开办的业销售有限公司,原有并排两个铺面,主营材和中成药。前些年,城乡医疗不大普及,国家相关政策尚未出台,制度不够完善,投入资金不足,出现了百姓乐于求、吃中药的风潮。丁某的生意非常红火,上门买药的人络绎不绝。他敏锐地察觉到发财的时机到了,对邻近三个区县进行了,摸行情,看见各处的中药铺都挤满求医买药的人,惊呼“中医中药的前景无限光明”。这期间,恰逢中央和地方都齐心着手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鼓励和推动中医中药大发展”。他当机立断,申报注册了药业销售有限公司,主营中药材和中成药,迅速在临近的三个区县设立了12家中药材、中成药分店。在此基础上,他以总店两个铺面和住房产权加上12家分店货物做抵押,并由其做汽车零配件生意的妻弟担保,一次性向借贷150万元。大量采购中药材,扩大总店和12家分店的销售业务。营业人员由原来的5人增加为50人,还添置了大货车,运货送货。开初的两年,经营顺利,收入颇丰。丁某按照约定,准时交付了两年的贷款利息计6万余元。随着城乡医保的普遍推开,很多老百姓自然地倾向于看病找、吃,也有底气住大医院了。丁某的生意日益冷清,销量大减,货物积压,盈利甚少,加上营业人员及店面日常开销,不堪重负。丁某渐渐缠身,12家分店倒闭,巨额贷款限期到时,根本无法筹集资金归还。他用作抵押的铺面连着住房,涉及他家人的正常生活,根据有关规定,在这种情况下,贷款方不可法院查封或拍卖。丁某囤积的大批中药材价值甚少,而给他担保的妻弟也因生意难做,早已人去楼空。这就是丁某盲目上项目,不善谋略,使150万贷款及利息成为呆滞坏账的恶果。
2、借款人擅自改变贷款用途。
贷款中的条文中明确规定,贷款要专款专用,必须投入到发贷方确认的生产、经营或建设项目上,不得改变用途,另作他用。而一些借款人却有一种误识,以为借贷得来的款项掌握在自己手中,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谁也管不着,不愿意接受发贷方的监督。8位借款人都或轻或重存在乱用贷款的不良行为。
如戊某开办的旧物回收再生有限公司,是一个带有超前性的环保新兴产业,很时尚,符合振兴地方经济的大潮流。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资金扶持。戊某持政府出资扶持的文件作证明,在银行获得100万元的贷款,期限3年。他立即把一部分贷款投入新产品的开发试制,历时数月,第一批产品生产出来投入市场后,却因质量不达标,难以打开市场销路。几经反复,仍未有新的突破。钱投进去了,却赚不回来,眼看还贷期限过半,他心中十分焦急。在未告知发贷方征得同意的情况下,戊某就擅自转项目,与一家生产水泥的公司签订购销1000顿高标号水泥的合同,预付部分货款,余下售后再付,做起了水泥生意。他没有深入了解同类标号水泥的市场批发价格,自行确定的较高的吨位售价,搞批发,有少部分商购买了几吨。因这种标号高、价格贵的水泥,一般民用建筑用了不划算,大批量购买的商人逐渐减少。戊某随即变换销售策略,单包出售,结果还是购买的人甚少,造成大批水泥压仓。恰值酷夏,水泥久置发酵结砣变质成废品。他一面欠着贷款,又一面差着货款,两头作难。卖方多次催要货款未果,便以合同诈骗向政府部门举报。公安机关依法对其逮捕,人院查明属实,以诈骗罪对其判刑,投入服刑。他生产的厂房是租的,里面的机器由于无人,闲置未用,锈迹斑斑;库存的大批废旧物资,贷款方无力组织再生产。单独变卖机器和储物根本得不到多少钱。由此,戊某借的这笔本金加利息计106万元贷款,分文未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