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国有商业 风险 工程理论与技术运用
【论文摘要】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引用金融工程技术加强金融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建立有中国特色金融工程学科。
一、切实加强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金融风险是指由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而导致的资金在筹措和运用中产生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管理就是在准确识辨和测量风险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技术和途径对风险进行规避、分散、控制和防范的过程。
(一)金融国际化要求金融业必须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
伴随着当今国际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金融与贸易全球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世界经济向前发展。金融市场国际化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好处,如,能够形成全球范围最优的资金价格,金融服务的品种日益多样化,资本流动性不断增强,资本的配置效率也增加。然而金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它给经济发展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往往隐含着更大的金融风险,如,金融全球化削弱了单个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的影响力,金融风险会依次扩散、放大、发生连锁反应。一国的金融动荡,会很快波及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国际金融领域一系列风险的显现和恶化,严重威胁着金融行业及整个经济的安全与发展,亚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此,有效的风险管理不仅是减少损失提高收益的必要保证,也是金融市场和整个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是金融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作为新时期做好金融工作方针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加入WTO使金融风险管理问题日趋严峻
中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WTO,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对外开放深度与广度日益扩大,这就使我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依存度越来越高,金融业也将要进一步全面对外开放,我国对外资金融机构种种限制也会逐步取消,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一方面,他们把已趋于成熟的产品、金融科技、现代企业管理等带人中国市场,繁荣金融市场,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外资金融机构不仅挤占市场份额,而且,外资金融机构国际业务量比重大,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营业网点形成一个全球化的经营网络,他们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非常敏感。很有可能成为危机与国际金融动荡的一个传导渠道。我国的利率、汇率、股票指数等经济变量越来越多地会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换言之,我们在分享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所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日益加深的金融风险,因此,必须从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研究和化解我国经济运行中无时不在的金融风险。
(三)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要求银行业必须注重金融风险管理
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是在专业银行的基础上进行变革所形成的,多年来一直采取国有制形式,产权均属国有,并归国家统一经营。国有商业银行财产所有权的行使实际上是通过政府来实现的,政府的职能又是通过中央政府部门引导、控制和监督的。国有商业银行很难做到自主经营,他们主要经营传统的存贷业务,承担的职能繁多而且刚性化,其经营目标只能多元化,从而弱化了利润最大化目标,对于经营者来说。缺乏利益驱动机制,最终经营效益难以提高。国家作为所有者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惟一载体,政府充当了储蓄和的风险中介,风险转移和规避只有国家自我消化一条路,使负有资产经营权的各级经营者和管理者无任何责任风险,风险从下至上逐级“上交”。对风险管理缺乏系统的研究和科学、可操作的指标方案,因此,“防范”风险往往沦为一句空话。
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银行办成现代金融企业,推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是整个改革的重点……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可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条件成熟可以上市。”因此,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逐步深入,商业银行的运作要与国际惯例接轨,它要按照商业化的原则运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现有的商业银行将逐步改造成为现代金融企业。现代银行管理的核心之一就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水平与风险控制的质量是衡量一家银行经营水平和资产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不仅要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同时还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健全风险管理机构、充实力量,利用风险管理技术,科学地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预测、评价和控制,切实加强风险管理,控制和化解风险,才能保证安全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