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金融交易中的代理人风险与中国的贷款利率市场(4)

2014-10-01 01:01
导读:三、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的一个展望 全面放开贷款利率意味着商业的存贷利差不再由当局决定,这对商业银行自主定价和保持利润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三、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的一个展望
  
  全面放开贷款利率意味着商业的存贷利差不再由当局决定,这对商业银行自主定价和保持利润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从各国经验看,利率放开往往导致利差不足、竞争加剧,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增大。因此,能否放开贷款利率,关键在于商业银行能否自我维持一个合理的利差。在我国情况看,关键要考虑两方面因素:
  首先是由于商业银行还没建立起对基层经营单位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过度强调贷款风险使商业银行盲目追求低风险项目,贷款利率存在向下的巨大压力。1990年代后期以来,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由风险意识淡薄转变为高度重视防范风险,这对于中国金融改革的推进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这种风险意识的增强很大程度上是外部监督压力使然,而不是由于对真实利润的关注所造成的。这就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追逐高利润、高风险转向绝对的低风险甚至无风险。具体表现为,许多银行的审批权高度集中于总、分行,信贷投向集中于重点企业、优势产业,贷款风险责任追究过于严格,激励相对不足。信贷人员对贷款风险要承担重大责任,但个人收益不高。
  适度规避风险本是商业银行经营的一般原则,但过度风险厌恶则与银行经营的基本规律相违背。贷款风险是基于大数法则的概率来度量的,贷款收益抵补风险的前提是银行必须忍耐合理的失败率,形成综合的风险和收益。如果迫于不良贷款压力,不能容许任何一家企业出现风险,其结果必然是:大批经营良好、对增长有积极贡献的中小企业得不到信贷支持;则围绕数量不多的优质客户开展激烈竞争,贷款议价能力基本丧失,这在一些票据项目上表现特别明显。在这个意义上,过度追逐低风险项目以至于丧失了合理的利差,也是一种代理风险。从根本上说,利率机制的这种缺陷是由于商业银行的模式存在激励不相容的问题,或者说,在制度设计上还无法使长期利润水平成为基层的真正经营目标。 大学排名
  其次是金融生态还不理想,商业银行必须维持一个合理的利差。周小川(2004)较早将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概括为金融生态,并指出金融生态状况对利率机制的作用具有重要影响。如对金融的保护不力,《破产法》不完善,造成经济主体对利率信号不敏感;信用体系不健全、信用记录缺乏,造成信贷的信息不对称情况较严重;、、信息披露等的标准过低,“骗贷”行为屡禁不止等。不难看出,金融生态的概念是我们在前文所述法制环境的一个更广泛的概括,金融生态不佳是金融交易中代理人风险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其结果是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损失比例过高,客观上要求保持较大利差。为此,在金融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或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达到合理水平之前,应继续维持贷款利率下限。
  总之,贷款利率下限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银行能够维持相对合理的利差,避免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实际上从1999年以来,一年期存贷款利率之差始终保持在3个点以上,这表明了中央银行对低利率风险的一种关注。
  
  参考文献:
  [1]丁伯平等.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激励—约束机制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3;2
  [2]傅立文,何卫江.市场竞争与国有商业银行的自生能力[J].金融研究,2005;2
  [3]刘芍佳,李骥.超产权理论与经济绩效[J].经济研究.1998;8
  [4]麦金农.经济市场化的次序—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金融控制.1996,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5]钱颖一.作为过渡制度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政府控制:中国的经验.(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对客户关联交易形成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对策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