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行业宏观和谐主要评价指标的意义与导向
保险行业的宏观和谐, 与社会政治、经济等的宏观和谐, 是直接影响到社会对商业保险发展的评判,影响到保险业能否充分发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类似于上述保险市场中观和谐的评价, 保险行业的和谐评价指标体系也可采用行业发展的绩效指标、保险监管绩效指标等来构建。
首先, 保险业行业发展规模指标。包括总保费收入、行业总利润、保费收入增长率、保险深度, 保险密度等常见指标, 评价行业的总体发展, 相关指标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往往就意味着行业内部在发展中存在不和谐, 存在内耗; 通过保险赔付率、保险机构城乡覆盖率、资本市场中保险机构投资额在机构投资者投资额中的占比指标, 评价保险业对社会经济稳定、提供资本融通等的作用, 评价与经济发展需要是否和谐。
其次, 通过监管法制建设类指标, 评价监管法制制度及其实施部门与保险行业发展需要之间的和谐程度。监管与发展是监管部门的两大基本职能, 监管者与行业的关系和谐在这里设立指标考核的主要目标在于考察监管部门与行业、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通过法制基础完善程度、法制建设与行业发展需要和谐程度的衡量指标, 监管体系中的保监系统派出机构、行业协会、同业公会以及其他社会监督部门监管绩效的衡量指标, 坚持“有影响、有威信、有形象”的衡量标准, 构建系列定性、定量结合评价指标, 评价相关部门的监管绩效以及与地方保险业的和谐。
第三, 诚信文化建设指标。诚信经营与诚信文化建设,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要求, 也是构建和谐保险的核心要求之一。但当前“诚信问题是困扰保险业的一道难题”。保险行业的诚信文化缺失, 将可能导致“保险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行业的发展、甚至带来系统性风险、导致社会动荡”。因此, 必须设置诚信文化建设类指标, 指导和评价保险行业的诚信文化建设与和谐发展, 评价保险与社会居民之间的、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诚信和谐。为此, 可以设立“服务信息真实度”评价行业向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信息的真实与否, 以“服务行为规范体系建设度”评价行业各经营主体响应监管政策要求制定服务行为规范并认真实施的程度; 以“失信投诉增长率”、“被保险人对服务的满意度”、“被保险人投诉妥善解决度”评价行业对服务行为合规程度, 促进行为经营行为的诚信和规范。
第四, 保险理论创新能力指标。实现保险业又快又好发展, 做大做强保险业, 是建设和谐保险的根本目标。2006年初, 保险业提出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保险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设“创新型行业”的战略目标, 这要求加强保险理论研究, 特别是加强基础风险研究, 提高行业创新能力, 为社会提供更多适合居民需求的产品, 提供更具人性的服务。但是, 当前我国保险缺乏创新所需人才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 本文通过设置保险理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通过“行业人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