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2002年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分析*(一、二)

2016-06-03 01:01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2002年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分析*(一、二)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目录 一、2002年劳动和 社会 保障事业 发展 的主要特点 二
目录
一、2002年劳动和 社会 保障事业 发展 的主要特点
二、200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
三、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情况
四、我国劳动保障事业展望
(一)2003年劳动保障事业展望
(二)政策建议
(1)应亟早制定《社会保障法》
(2)把弥补市场缺陷、维护社会安全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
(3)建立反贫困的公共援助制度
(4)养老保险基金运行中的权责关系应当明晰

*本文是2002年为 中国 社会 科学 院“中国社会形势 分析 ”课题撰写的分析报告(约2.9万字),其部分 内容 (约1.1万字)收于《200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蓝皮书》(中国社会科学 文献 出版社,2002年12月版)。此文的数据虽是2002年的,但它所反映的基本趋势与 问题 目前 依然存在,并且可为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些 历史 资料。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积极探索并大力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以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为主要内容的,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

一、200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2002年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呈现诸多新的特点:
——对社会保障内涵有了更为科学、准确的把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2年4月29日发表的《〈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白皮书》指出:“劳动和社会保障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关系广大公民的切身利益。”这标志着我国政府对社会保障内涵的理解已经深入到公民权利这一本质属性,意味着维护“公民的社会保障权利”将成为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和社会政策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这一基于宪法意义上的 理论 表述,将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法制化、规范化发展产生深刻的 影响 。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劳动和社会保障立法建设进一步发展。在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国际劳工大会《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使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等 法律 法规相继颁布,一批有关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以及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防治等行政规章颁布施行,《社会保险法》已起草完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发展完善,将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规范化发展。
——社会保险发展过程中实际存在的行业、地区分割和经济成份、社会身份区隔的格局已经或正在发生改变,覆盖广泛的保障体系开始形成。全国统一的、保障险种基本完备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已经建立;社会保险的基金统筹层次和共济水平逐步提高;尤为引人瞩目的趋势是,部分城市开始将自营业者、非正规就业者和从 农村 转移到城市的就业者纳入参保范围,部分农村地区开始探索建立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政策扶持”为基本原则的个人账户积累模式的养老、医疗保险。
——社会保障政策向特殊社会群体倾斜。在2002年,“两个确保”及与之相衔接的“三条保障线”政策得到更为有力、深入的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确立了“应保尽保”的目标。为维护 企业 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城市贫困居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
——社会保障筹资和基金管理的新机制基本建立。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职能趋于规范化、制度化。
——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工作进一步推进。部分地区的社会化服务向社区延伸,并在实践中创造出依托社区整合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社会福利资源、承载社会保障服务的新鲜经验,以社区为基础的 现代 社会工作 网络 雏型初露端倪,预示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广阔前景。
上一篇:论保险条款的通俗化(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