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利率风险与市场风险的识别与规避(2)
2017-08-25 06:53
导读:② 头寸,持有它们的目的是为了从实际或预期的短期波动中获利。与交易账户相对应,银行的其他业务回进银行账户,最典型的是存贷款业务。交易账户
②头寸,持有它们的目的是为了从实际或预期的短期波动中获利。与交易账户相对应,银行的其他业务回进银行账户,最典型的是存贷款业务。交易账户中的项目通常按市场价格计价,当缺乏可参考的市场价格时,可以按模型定价。银行业账户中的项目则通常按历史本钱计价。
二、中国银行业国债风险的分析
[3] 如前所述,2003年末和2004年上半年以来,由于石油和低级产品价格的上升所带来的利率上调的预期,国债价格全面下挫,这是中国银行业由于持有国债头寸所带来的国债风险的首次凸显。伴随着2004年10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的加息举措,国债风险,这一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独占的金融风险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根据笔者的分析,中国银行业的国债风险在加息前后分别呈现出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的不同特征。
(一)加息前的表现——市场风险的形式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银行业面临着巨大的信用风险,这主要由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倒闭、重组、改制以及部分企业缺少信用等原因,使得银行难以收回贷款。在随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银行为了避免这样的信用风险,转向大量购买国债,
③国债逐渐地成为了银行一个安全、稳定的利润来源。但是,2003年末和2004年上半年国债价格的下跌,却让银行业意识到国债风险的存在,国债在给银行带来稳定利息收进的同时,也在交易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损失。从会计角度看,银行只要能够持有这些债券到到期日,银行账面就不会产生损失。但是银行通常需要持有一些国债特别是短期国债作为其二级储备来满足活动性需求,当银行出于活动性的需要不得不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里变现债券时,必然将遭受由于债券价格下降所带来的损失,而这种损失会立即在银行的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固然中国银行对投机性行为的态度要较世界其他大型银行而言相对更为谨慎,但是中国的银行也会通过交易性的盈利来增加银行的利润。这样,2003年底和2004年上半年债券价格的下跌就使整个中国银行业在国债交易中遭受了数百亿
④的损失。而这种损失就直接反映为市场风险的形式。
中国大学排名 (二)加息后的表现——主要表现为利率风险的形式
2004年10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公布进步了基准利率,将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1.98%提升到2.25%,同时将一年期贷款利率从5.31%提升到5.58%。这样银行所持有的以投资为主要目的的债券必然将面临利率上升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加息前后固然国债的价格下降了,按照现行的《金融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处理长期债券投资的规定,“银行需要按实际取得的价款与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当期损益”。只要银行一直持有这些国债直至到期日,在国债的整个期限内银行都能获得稳定的利息收益。那么此时的风险又在何处体现呢?实际上这里的风险与我们在第一部分所提到的利率风险是一致的。由于从
金融学的观点看,贷款和国债都是同样的一种资产,即固定收益证券,贷款和存款期限或久期的不匹配所产生的利率风险同样适用于国债这样的资产。金融机构拥有的国债每年都将获得以票面所规定的利率计算出的利息收进,无论当前市场利率如何变化,获得的收益都是不变的。因此当市场上的利率进步时,银行在加息之前就持有的国债在年底将获得与加息之前相同的利息收进,而支持银行购买国债的主要资金仍然是存款,由于通常情况下投资性国债的期限都要比存款的期限长,因此加息之后一旦存款到期银行就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来获得购买国债的资金,此时银行在下一个年度中获得的利息不变,但存款的利息本钱上升,银行的净利息收益下降,根据我们的估算利率上涨给中国银行体系所带来的利息损失为198.87亿元,
⑤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仅仅是利率上调0.27%的结果。利率风险由此而暴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