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不是虚拟经济
2017-09-22 06:05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金融不是虚拟经济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自从1997年东南亚危机爆
自从1997年东南亚危机爆发以来,金融的不稳定性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对国民的负面成为国内各界关注的话题。“金融是虚拟经济”的看法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虚拟经济”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一定的负面的价值判断,容易让人联系到“虚幻”、“泡沫”、“不稳定”等等。 我们不赞成“金融是虚拟经济”的提法。因为,金融在经济中起到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降低风险的作用,是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经济的核心。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这种提法给人们的思想所造成的障碍会直接反映到实践中,不利于金融业的健康。 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由于实行资本管制,所以幸免遇难。中国在这次危机中并没有受到直接的金融打击,但是东南亚国家的惨痛教训无疑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中国的金融体制本质上并不比受到金融危机打击的国家更为健康或更为稳定,幸与不幸的差别就在于:中国的金融体系基本上是封闭的,不允许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的股票和债券市场。但是,随着全球经济、金融的一体化进程以及中国加入WTO,中国迟早要融入全球经济及金融体系中。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对中国金融体系感到忧心忡忡。国内经济学界因而展开了有关中国金融体制及其稳定性的讨论。并且,有许多学者提出了“金融是虚拟经济”的命题,认为金融的虚拟性会导致泡沫的产生;所以,中国要“加强对虚拟经济的宏观调控”。关于“金融是虚拟经济”的讨论就始于此时。 虽然,这些关于“金融是虚拟经济”的讨论有其合理之处,但我们不主张使用“虚拟经济”一词来描述金融,更不同意把金融活动及其载体看作是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的。我们认为,将金融定义为虚拟经济不仅在逻辑上是不严密的,更会在实践上造成人们的思想障碍,不利于中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一、国内对虚拟经济的讨论 在阐述我们的观点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国内理论界对于虚拟经济的相关讨论。 国内对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的定义往往是基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这个概念。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了“虚拟资本”的概念,是“fictitious capital”,德文是“fiktiveskapital”。它包括银行的借贷信用、有价证券等。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信用化的过程即是虚拟化的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互联网的兴起,国外出现了与真实经济“realeconomy”相对称的虚拟经济“visualeconomy”的概念。而此“虚拟经济viaualeconomy”,非彼“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李剑阁,2001)。本文中所讨论的虚拟经济指的是fictitious economy. 国内关于虚拟经济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指与虚拟资本有关的、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的经济活动;通俗的讲,就是以钱生钱的活动,虚拟经济的产品就是各种金融工具,包括各种衍生工具(成思危,2001)。在这种定义中,整个经济活动被划分为两部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不仅包括农业、能源、运输、邮电、建筑等物质生产活动,也包括了商业、、文化、、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而虚拟经济则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虚拟资本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包括银行信贷信用如期票和汇票,有价证券如股票和债券、产权、物权及各种金融衍生品等(李晓西,2001)。而另一种关于虚拟经济的定义则与上述定义略有不同:虚拟经济的内涵是信用制度膨胀下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偏离的那一部分形态,并没有将建立在信用化制度下的全部金融活动视为虚拟经济;而实体经济指人类的生产、服务、流通和消费活动。其中的“生产”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物质生产,也包括精神产品的生产,如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秦晓,2000)。 大体上,国内对虚拟经济的定义分为以上两类。一类是将整个金融划分为虚拟经济;另一类是将金融活动中与实体经济偏离的那一部分看作虚拟经济。无论是哪一种定义,基本上都是为了说明金融的不稳定性及金融的过度膨胀可能给整个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我们还应看到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致的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危害。泡沫经济产生后,无论其持续时间有多长,最后均会发生破裂并引致严重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多方面的损害。”(李晓西,2001)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只针对第一种定义进行讨论和辨析,而对于第二种定义不再作讨论。因为,第二种定义中,将金融活动中与实体经济偏离的那一部分称为虚拟经济,可操作性不强,金融活动是一个整体,将其分为偏离所谓实体经济和未偏离实体经济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实体经济活动本身也依赖于金融活动的顺利进行,则金融是否偏离所谓实体经济是无法准确判断的。但是,第二种定义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密切注意金融的健康发展,对于恶性膨胀的金融泡沫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