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性
2017-10-07 02:29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活动性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活动性是企业财
[摘要]活动性是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标志,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来说,往往会忽视公司的财务风险,只要不关系到生存题目,活动性题目也往往不被以为是一个题目。金融危机使我们深刻地熟悉到,活动性题目不仅仅存在于外部环境恶化的时候,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存在于企业日常经营和投资决策中。尽管活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不能直接告诉我们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但是,这两个指标却告诉了我们企业在静止状态下的活动性状况,即一旦外部条件恶化,企业发生支付困难的可能性,因此,企业必须时刻关注活动性题目。
[关键词]活动性;财务风险;规模
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和恶化使得很多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倒闭、裁员、减薪几乎天天见诸媒体,经济数据的不断恶化令人们越来越担心:我们的企业还能活得下往吗?
提起生存法则,自然让人想起物竞天择、优越劣汰。在市场的残酷竞争中,我们看到的只是胜利者的喜悦和动人的故事,似乎足够大、足够强就是胜利的宝贝。然而,我们今天看到的似乎又不是这么简单。雷曼不足够大吗?破产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不足够大吗?但在等待政府的救济,或者等待死亡。假如不是这场危机,我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他们也会面临生存危机,也会破产。大到不倒(too big to fall),看来并不是法则。
假如说仅仅是场意外,让很多企业无法持续,那么,只要在正常经济环境中,那些面临倒闭的企业就都仍然是市场中的强者。然而,经济周期却像四季更替,周而复始,何时是正常经济环境?企业总是在波动的经济环境中生存,这场危机显然不是意外,不同的只是今天的衰退来得更加猛烈。
当然,危机过后,总有企业能够生存下来。那么,活下来的是哪些企业呢?产品有竞争力、利润率高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强的、治理规范的,等等,都可能是生存的理由。其中,往往被人忽视的是,能活下来的企业都是能够度过财务难关的,也就是财务健康的企业。就财务风险而言,财务健康的企业实际上就是保持良好活动性的企业。这个判定似乎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可是,做得好的企业却不是很多,很多企业在日常经营和重大决策方面,活动性风险往往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一、危急时刻的活动性
要度过难关,首先要保持活动性,甚至不惜代价保持活动性。能收回来的,尽可能收回来,能今天收回来的,就不要明天收回来,所谓清理应收账款;能卖掉的商品,尽快卖掉,甚至不计损失也要卖掉,所谓清理库存。能省则省,压缩一切开支,保存现金。假如对活动资产的紧急处理还是不能保持活动性,就要不惜出售资产。死掉的企业,往往是舍不得坛坛罐罐,最后性命不保。典型的例子就是雷曼。在2008年9月15日雷曼公布破产前三天,雷曼是有机会保全性命的,可是,CEO以为收购价格太便宜,并自信能够等到买家进步价格,不幸的是,雷曼等到的是死亡。
一旦出现活动性危机,所有资产都不会按照正常市场条件来定价。1934年11月,切斯特·约翰逊美术馆因破产而拍卖资产,毕加索的《超级派对》以400美元出售,胡安·格里斯的一幅画只卖了17.5美元。2008年3月18日摩根大通收购危机中的贝尔斯登只用了2.36亿美元,不到贝尔斯登市值的1/10。
应对活动性危机,第一是变现,第二还是变现,损益是不重要的。
每个企业为保持自身的活动性而可能导致整个市场的活动枯竭。所以,企业改变信用政策、压缩投资、银行惜贷往往被指责为不负责任。假设,假如人人都有信心保持原来的消费水平,企业保持正常的生产水平,甚至适当增加投资,银行正常贷款,就不会出现市场的活动性题目,雷曼也就不会倒闭。遗憾的是,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触发市场危机的事件,看起来是偶然的,实际上是必然的,并且存在深刻的背景。一旦经济中的某一环节出现题目,势必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大范围的活动性题目。单个企业试图抗衡这种系统性的活动性危机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我们看到的是,尽大多数企业都在保全自己。比如,宝钢在2008年8月25日率先下调10月份钢材的出厂价,随后10余家钢铁企业陆续降价。尽管宝钢降价有竞争的含义,但是,保全自己的效果是明显的。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市场的活动性枯竭,同样也是各个金融机构保全自己性命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