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治理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题目(2)
2017-10-15 01:33
导读:为保证会计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国家于2000年7月1日正式实施修订后的《会计法》。修订后的《会计法》在立法宗旨和修订
为保证会计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国家于2000年7月1日正式实施修订后的《会计法》。修订后的《会计法》在立法宗旨和修订内容上,都突出体现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质量的法律要求,明确《会计法》的宗旨是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治理和财务治理,进步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会计凭证方面体现了最基础的会计行为,涉及原始凭证的正当性和真实性,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和及时性。会计账簿的设置要求完整,包括全年账簿正确启用、记录正确清楚、按规定结账,做到账证、账账、账表相符。
三、加强高校资产的规范治理
在高校财务治理体系中,资产治理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高校的资产由固定资产、活动资产和无形资产构成,这些资产的治理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题目。如:使用效率的题目、价值流失的题目、知识产权所带来的权益题目等等。可以说,高校的资产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的运行状态,必须引起高校财务治理部分的高度重视。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治理
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治理与企业单位固定资产治理的最大区别是折旧题目。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高等院校的经营性、非经营性固定资产都不计提折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高校在固定资产治理方面只重视价值治理,而忽视固定资产的实物治理。例如,一些高校没有固定资产明细账,财务账面上只有价值总额,而没有资产的名称、数目和使用年限。同时,高校中大都存在着仪器等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以及购进资产闲置不用的状况,而且,教学实验材料等低耗品采购分散,库存治理混乱等现象也十分普遍。其解决措施有:1.缺乏效率和核算观念。资金使用效率是高校财务治理中的一个核心题目,固定资产是其必须涵盖的一项内容。同时,为了进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经济核算应该成为一项常规工作。但是,目前在一些高校的财务治理工作中,往往把进步资金使用效率的重点放在货币资金方面,也很少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2.缺乏一套严格的固定资产治理制度。高校确实存在着学科繁多、实验室分散的特点,固定资产的治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实践中,可以考虑把院系或专业作为治理单位,同一进行固定资产的治理,建立固定资产账目,对实在行动态治理。对高校的经营性固定资产则必须严格进行考核,设定经营目标和明确责任。3.治理观念亟待转变。过往,高校在全额预算治理体制下,投进-产出观念淡薄,在财务治理工作中形成了上拨下用\多拨多用的财务核算和经费分配治理方式。没有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和监视机制。财务分析主要运用事业计划、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对高校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评价。科学的财务分析既是一个熟悉的过程,又是一种检查的手段,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正确分析学校财务运行和财务治理状况。目前,转变资产治理观念、改革校内资源配置方法、明确树立投进-产出理念、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和监视机制,是解决高校固定资产治理题目的根本性措施。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高校的无形资产治理。无形资产是高校资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内部积累的技术类无形资产、外部授予的标识类无形资产以及著作类无形资产
从目前一些高校对无形资产治理的情况来看,确实存在着无形资产治理弱化、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的现象,导致我国高校现有的无形资产不同程度地流失,高等院校的正当权益受到损害。其解决措檀越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科研项目的治理理念滞后。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着重研究轻应用、重科研成果数目轻视推广应用、重投进轻产出的现象。在国外高校科研经费的分配中,一个研究项目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研究阶段、应用研究阶段和产业化阶段,在资金分配比例上是1∶10∶100,而我国高校普遍是10∶1∶0。我国高校大量的科技成果不能从学校的财务报表和资料中体现出来,关键在于其基本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无法进行现实价值的评估,这也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这种状况的存在,不仅对高校无形资产的治理设置了障碍,同时也对高校的发展以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国外,评价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实力的指标中,第一个就是该城市高校的数目,其原因在于高校的科研气力和科研成果是该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标志。2.科研项目的治理制度亟待完善。目前,高校尚须逐步完善技术保密制度、无形资产评估制度、无形资产转让、收益的办法、无形资产合作检查制度等。上述制度的缺失,不仅可能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而且会导致在财务治理上“无法可依”。因此,高校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加强保护各类无形资产,保护高校及相关各个方面的权益,实现高校无形资产投进-产出的良性循环。 四、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