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的哲学思考
2017-10-16 06:52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的哲学思考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现代企业治理存
摘要:现代企业治理存在财务治理单一、多元扩张、过度负债、忽视人力资源投资等错误理念。从哲学的视角出发,用“目的与手段”、“限度与张力”、“规范与人性”等范畴思考企业财务治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对策,突出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实现企业财务治理客体从有形资产转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关键词:企业治理;财务治理;哲学思考
回回企业本质是当前企业经营治理的核心,所谓企业的本质就是投资高回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的财务治理是对企业财务活动的治理,即有关资金的筹集、运用和分配方面的治理,财务治理的目标是帮助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因此,企业财务治理将在企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用哲理性思考企业财务治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健康发展题中应有之义。
一、目的与手段
目的和手段是一对哲学范畴,目的表达的是一种终纵目标,一种价值理想,手段则是实现终纵目标的方式方法、途径形式等。对于现代企业完善和改革财务治理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是一个条件性的题目。
误区之一:企业财务治理即企业治理的中心
很多人以为,企业治理应以财务治理为中心,不切实际地拔高企业财务治理的地位,将之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甚至以财务治理代替企业治理。产生这种想法的理由是以为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组织,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赢利目标就是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财务状况基础上,就必须用财务治理观念统帅企业的各项专业治理,要求各项专业治理都讲求经济效益,留意投进产出比。这种人为地把企业财务治理拔高的做法,极易陷进到“资金万能论”的旋涡,妨碍企业的经营治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和治理理论及方法的创新。实际上,在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三大时代潮流的背景下,企业治理目标多元化,治理领域逐步扩大和员工从经济人变为社会人的情况下,企业治理者既要维护所有者的利益也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企业治理比财务治理有着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内容,除了对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治理,更多地还要对人的治理方面高度重视员工素质的培养。世界500强企业都有十分重视对员工的获得—培养—进步。比如,日本企业就非常重视生产治理和员工治理。德国企业就视质量治理为神明。但他们都没有把财务治理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而是夸大做好各项企业治理,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财务收益和投资回报。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误区之二:企业财务治理目标即企业利润最大化
企业财务治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达到的目的,是企业系统良性循环的条件条件,但不能把企业财务治理目标简单地以为是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财务治理只是企业治理系统中一个手段,而非企业全部价值的目的。有些企业错误地把利润理解为企业财富,不是把企业财务治理目标定位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是定位为“企业利润最大化”。这就会使一些企业治理者为了利润而赶潮流,追热门,为追求企业短期利润最大化而作出错误决策,忽视了企业的社会利益,员工利益、消费者利益,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偏离了企业的总目标要求。
财务治理是企业治理的一部分,企业治理具有全局性,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治理;财务治理具有局部性,侧重于资金运动即价值方面的治理[3]。因此,在企业治理中,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所在。企业财务治理必须要根据企业总体目标的要求,配合企业战略的实施,提出切合实际的企业财务战略目标使企业财务治理在外部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变化时,不致作出错误的财务决策和财务计划,避免企业步进目标陷阱的误区。
财务治理的目标是帮助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良好的财务治理能够确保企业有效益地发展,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持续地成长。财务治理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企业治理目标可概括为生存、发展和获利三大目标。企业这些不同治理目标要求财务治理这一手段要围绕目标完成张罗资金并有效的投放和使用资金的任务。一般以为,生存目标下的财务治理是力求保持企业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减少破产的风险,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发展目标下的财务治理是要公道全面地运用财务治理的手段,不断扩大收进,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获利目标下的财务治理要求通过公道、有效地使用资金使企业获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