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油气资产治理的现状、题目及对策

2017-11-07 03:27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油气资产治理的现状、题目及对策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油气资产在石油中占据
油气资产在石油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治理的好坏直接到石油企业的效益。石油企业结合自身特点以及资产治理的需要,将油气资产做了严格的界定,并制定了相应的核算及治理制度。石油企业重组改制后,资产治理上要求与国际接轨,但现行的石油企业治理模式中很多有待进一步改善。本文以石油企业的重点资产——油气资产治理为例,以胜利油田治理状况为基础,探讨石油企业资产治理部分、财务部分进步资产运营效益的治理对策。

一、油气资产的概述

油气资产是指石油企业各采油气区块的油气井和相关的施工设备。具体包括:油、气生产井、注水井等;联合站、计量站、注水站、压气站等油气集输设施;集输油气水管线;油气处理设施等等。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胜利油田已成为年生产原油2600多万吨,生产自然气8亿立方米的国有特大型石油企业。现自有资产规模达1100多亿元,其中油气资产960亿元,占总资产的87%。油气资产在石油企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治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它为油田企业的持续经营提供了保证,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开采的主要生产物资,而且油气资产质量、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石油自然气的提升、收集、处理和储存,进而影响石油自然气的采油率、生产量、产品质量、销售额以及生产本钱。

二、胜利油田油气资产治理现状

1.治理机制题目
,石油企业的大部分油气资产为国家所有,企业只有使用权,没有报废权,因此,导致资产治理制度不健全,亟待完善、资产治理的手段及治理方式落后,仍然处于静态治理阶段。

2.治理责任不够明确
油气资产现行治理出现治理职能模糊,各职能部分越过资产治理部分,各施其责,直接代替或者取代了资产治理的职能,资产治理部分有责无权的状况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其资产治理职能没有得到完整的发挥。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3.资产治理制度有待完善
(1)固定资产的治理意识淡薄。随着油田的转动开发,固定资产的调动较频繁,生产治理职员的资产治理意识淡薄,造成资产治理账实不符,核算不实。
(2)同一治理缺乏制约机制及责任激励机制。如变压器的使用单位由于仅是资产的使用者,并且对其也缺乏责任激励机制,致使使用单位缺乏保证变压器安全完好的意识和责任心。
(3)资产报废不能及时清理和处置。部分资产未及时进行报废处理,造成资产的流失和浪费,违反了制度,虚夸了资产和利润,造成账实不符,资产治理混乱。

4.资产运营能力机制未建立,对油气资产的使用分析不够,造成油气资产治理本钱高
目前的资产运营分析仅仅处于表面,没有深进分析,特别是固定资产及油气资产的运营情况分析没有落到实处。对资产分布状况、运行能力、效益高低和存在的题目等没有进行评价和建立定期资产经营分析制度,没有真正发挥领导顾问助手作用。

5.油气资产存量治理力度不足
由于石油的油气资产报废执行国际公认的按区块报废标准,油气资产报废按整个区块进行报废处理。例如:一个区块有10口井,现只有一口井具有生产能力,其他9口已没有生产能力,按区块报废原则,整个区块都不能报废,剩下9口井也就成了闲置资产。据初步统计,胜利油田共有3600多口停产待报废油气水井。这种治理,不符合谨慎性原则,虚增了企业利润,虚化了企业资产实际价值。

6.治理职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的进步
石油企业资产治理有着特殊的专业性要求,一个好的资产治理职员必须经过长期的生产、经营治理及现场实践才能满足业务工作的需要。另外,治理职员的资产营运观念还不够先进,加之资产治理力度的弱化,致使油气资产无法得到公道配置和有效利用。

7.国内国外油气资产的治理方法存在差别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中石化股份公司在海外上市后,海外工作者为了便于对石油企业进行审计,要求中国企业遵循一些国际惯例,由于长期陈旧的治理观念和治理模式,中国石油企业要抛弃自己惯用的原则而遵循国际惯例则有一定的困难。
上一篇:试论金融危机环境下的企业财务治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