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在通胀和通缩之间(5)
2017-11-07 06:54
导读:“经济还没有飞起来,着什么陆?” 尽管央行力求在种种束缚下作出最优的政策选择,也对其政策效果表示满意,但客观上,这也带来了一些预想不到的
“经济还没有飞起来,着什么陆?” 尽管央行力求在种种束缚下作出最优的政策选择,也对其政策效果表示满意,但客观上,这也带来了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 “信贷控制下手太重。”宋国青说。他认为,9月和10月的数据似乎表明信贷增长依然太快,但若剔除季节因素影响,其实速度明显回落,更何况,M2的增长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境外资产转回国内以及中国居民将外币转成本币造成的,属于“虚增”。 中小金融机构首当其冲受到影响。银行间市场利率继续上扬,资金收紧对于中小金融机构的压力比国有银行的压力要大得多。10月份,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继续回升至2.86%和3.11%,与9月份比分别上升0.17和0.18个百分点。 小商业银行资金紧缺。除了中国银行,国有银行历来不缺人民币头寸,而其他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一般相对紧张,所以拆借主要是在国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准备金率调整之后,出现了两个现象:第一,市场总体流动性没有减少很多,一个重要原因是央行仍然在投放基础货币。第二,利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扬。市场中传言,资金比较紧固然是利率升高的主因,但国有金融机构操纵市场也是原因之一。在资金很紧的条件下,国有金融机构事先通气,都是一口价。缺钱的中小金融机构只能接受这个利率。记者通过间接的途径询问大银行主管资金的人士,回答是“确实有”。 另一个预想不到的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受到影响。今年以来,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获得改善,其奥妙在于票据贴现贷款业务。由于票据贴现贷款业务中,银行和企业可以自主定价,所以其利率实际上相当于是放开的。此外,对于银行来说,这项业务风险比较小,而且都是短期周转,基本不超过3个月,非常方便。各家银行竞争很激烈,所以,票据贴现贷款增长惊人的高。 但是,今年下半年,票据贴现贷款江河日下。市场人士认为,这是本次政策调整一个始料不及的结果。准备金率调整意味着商业银行必须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当银行间市场资金收紧,拆借成本升高,商业银行都拿这项业务开刀。因为激烈的竞争导致这项业务利润菲薄,同时,这是一项短期业务,相对于早就签订合同的贷款业务来说,该项业务容易砍。中小企业融资的境况,可能因此而再次恶化。 看来,目前的宏观政策需要善后。此后的政策是否会有所调整呢?从现在的情况看,央行既然认为用观有的工具就能适度控制货币增长,利率上调的可能性正在减小。“近期内不可能。”一位知情人说。 如果继续这样控制货币供给的话,经济根本无法起飞,只会出现比较温和的通货膨胀,更谈不上什么着陆的问题,宋国青说,“这不是批评货币政策。”他始终坚持,宏观调控重在调控价格,而利率和汇率是两种最重要的价格,要调就调这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