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财务治理的创新(2)
2017-11-25 01:49
导读:(二)银行贷款增加了高校的财务风险 银行贷款是高校筹集资金的一个重要渠道,它与财政拨款和事业收进一样形成了高校的资金来源。但是,银行贷款与财政
(二)银行贷款增加了高校的财务风险
银行贷款是高校筹集资金的一个重要渠道,它与财政拨款和事业收进一样形成了高校的资金来源。但是,银行贷款与财政拨款和事业收进的性质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银行贷款是学校的借进款项,实在质是一种负债,到期必须还本付息。因此,高校在利用银行贷款筹资时必须考虑贷款的资金本钱和偿债风险。
(三)同一领导、分级治理的财务治理体制削弱了学校对资金的一调度
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与二级学院之间如何公道地划分责任、权利和利益,成为学校财务治理的关键。学校既要保证对财务的集中治理、同一领导,又要适当地下放财权,这样既能保证学院的、建设,又能调动各二级学院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学校的各项业务能够顺利地开展。
(四)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基础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高校业务收支活动和财务状况,对高等学校持续健康运行和发展带来隐患
由于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收进和支出的依据,在这种记账基础下,高等学校财务收支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收支的部分,并不能反映当期已经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部分,这样就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比如:学费收进是高校办学资金来源的一项主要渠道,学生拖欠学费的现象比较普遍,假如依据收付实现制原则,只对已收的部分作为收进处理而未收的部分不予反映,那么就不能正确地核算高校预算外收进的规模,不利于编制年度预算及安排各项财务支出。再比如银行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在实际支付前不进行账务处理,会计信息不作表露,一旦债务到期就可能产生债务危机,从而增加高校的财务风险。此外,在现行的高校会计实物中,高校对购进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并且一次作支出处理,在该项固定资产报废之前,以原值的形式体现在会计报表中。这种会计处理无法正确地反映高校资产的实际价值。因此,高等学校应该在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基础上,根据学校内部核算和治理的需要,部分地采取权责发生制以弥补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新形式下高校在财务治理方面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一)制定公道的收费依据和收费方式
完全学分制增加了学校在校期间的时间弹性,任何教学时限的延长都意味着教学生产本钱的增加。从配比原则的角度讲,学生应对那些不可避免本钱进行相应的分担。学生就读于不同院校、不同专业,毕业后的收益会有所不同就读于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的学生的预期收益较高,其在校期间的培养本钱也相应增高,学生对本钱的分摊额也应较大,因此,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学费应由专业基础用度和学生选课用度两部分构成。专业基础用度是学生必须缴纳的基本用度,选课用度是根据学生所选课程的学分数和学分单价的用度。同一门课程的学分单价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之间应不存在差异。高校在学生收费方面可以采取按年预收,学生毕业前,按学生所学学分总数清算,多退少补的方式来收取学费。
(二)树立风险意识,控制贷款规模,确保高校财务安全
财政拨款是高校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多数高校习惯于无偿使用资金,对银行贷款资金的有偿性熟悉不足,缺乏资金本钱概念和财务风险意识。所谓资金本钱就是在获取和使用资金的过程中付出的代价,也就是利息用度。所谓财务风险是指银行贷款到期时必须还本付息,由于债务负担过重而学校正常的财务活动和不能回还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因此,高校在利用银行贷款时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公道确定贷款规模和贷款期限。高校在确定贷款的规模和期限时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
1.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情况和办学规模公道匡算收进。高校的收进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财政拨款。学校可以把上年度财政拨款数作为基数,根据本年度财政拨款的增长率来确定本年度财政拨款的额度。(2)事业收进。高校可以根据在校生的人数和各专业的收费标准或者本年度学生所选学分总数及学分单价来测算学生的学费收进。(3)科研创收收进。高校可以根据科研项目的类型,上级主管部分拨款的额度及该项目能创造的经济效益和效益来估算科研创收的收进。(4)校办产业创收收进。(5)其它收进。这部分收进主要包括利息收进、社会捐赠收进、其它杂项收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