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财务治理的创新(3)
2017-11-25 01:49
导读:2.公道测算支出。高校的支出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职员经费支出。主要包括在职职工的工资、补助、奖金及效益工资等,职员经费支出属于刚性支出
2.公道测算支出。高校的支出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职员经费支出。主要包括在职职工的工资、补助、奖金及效益工资等,职员经费支出属于刚性支出,应考虑其长期的递增速度。(2)公用支出。主要包括业务费、办公费、设备购置费、房产、设备维修费等。(3)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主要包括离退休职员经费、学生助学金、住房公积金等。(4)测算维持性专项支出。(5)测算结转自筹基建的金额。
3.收进减往支出为本年度现金结余量,考虑到资金周转因素,年度用于还贷的资金数目为年现金结余量的50%,这是高校本年度的最大信贷额度;贷款的期限=高校根据发展的需要确定贷款的规模/最近几年年度均匀最大信贷额度。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要求,高校应该尽可能少地测算收进,尽可能多地测算支出,以确保高校财务安全。
(三)建立、健全院(系)两级财务治理制度,公道确定内部分权治理体制
高校内部发生的用度多而且复杂,发生的原因也各有差异,根据其性质可以划分为可控本钱和不可控本钱。所谓可控本钱是指能够预算其性质和发生额,通过自身的决策可以控制的本钱。如:用于行
政治理和后勤维护的各种公务用度、学生的实习实验用度、教师的差旅费等。所谓不可控本钱是指高校的刚性支出,是不能通过人为的决策来控制的本钱。如:职员经费、贷款的本息支出等。高校可以采用院(系)两级财务治理制度对可控制本钱进行控制。高校可以根据各二级学院的实际情况公道地确定本钱项目,结合专业特点、发展方向、学生情况、经费使用的动因,做好经费预算。各二级学院的财务活动必须接受学校的同一领导和监视,把责任、权利、利益相结合,按照"经费包干、专款专用、节余留用、超支核减下年度指标"的原则进行治理。财务部分对经费的使用范围、开支标准、执行国家的财经政策和学校的治理制度的情况进行认真审核,对于超出使用范围、超出标准及不符合财经政策和学校治理制度的支出一律不予报销。每季度要对每个二级核算单位使用经费的情况进行、,依据预算对二级核算单位的负责人进行责任考核。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