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巨额贷款的负面效应和防范措施(2)
2017-12-03 04:04
导读:(二)高额利息增加财务拮据本钱 财务拮据本钱是指企业支付财务危机的本钱。财务拮据本钱是制约企业无节制负债的重要约束条件。由于高校借款时没
(二)高额利息增加财务拮据本钱
财务拮据本钱是指企业支付财务危机的本钱。财务拮据本钱是制约企业无节制负债的重要约束条件。由于高校借款时没有对其贷款项目和经济承受能力做充分的估计与规划,盲目、迅速增加贷款,扩大学校规模,导致负债总额太大,超出其经济承受的最大能力,势必导致学校年资金使用本钱成几何倍数增加,每年高额利息的支付也就成了高校固定的财务负担,现在银行银根紧缩,近两年国家多次调高利息,高校的利息负担更加沉重,利息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减少职员经费和其他公用经费支出,造成学校活动资金短缺,从而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的开展。利息不仅不能使高校享受到财务杠杆的好处,还作为一项固定大笔开支,成为高校每年开支数目巨大的支出,使高校财政捉襟见肘。所以说高校负债的高额利息支出增加了财务拮据本钱。
(三)运行困难影响学校事业发展
高校资金链很脆弱,一旦资金链中某一环节出现题目,高校的日常运转就难以维持。有的人对高校负债忧心忡忡,以为再过几十年,高校大学城的建筑将变为城市垃圾,真正留下的只有大学的人文精神和知识素养。
我国2008年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国家正面临着稍微的通货膨胀题目,我国的活动性已经到了有过剩的危险了。根据凯恩斯的理论,紧缩的货币政策有一定的抑制经济过热的形成。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我国经济的过快增长势头,抑制通货膨胀,降低物价,减少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带来的不利影响。稳健的财政政策主要目的是在紧缩货币的基础上保证经济的增长不受过大的影响,降低失业率,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国家现在实行的政策抑制高校过热的投资,形势很严重,“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使我们付出了极大的改革本钱。假如不认真做好应对措施,积极压缩各项不必要的开支,一旦财政拨款花费殆尽,以高校这样纯支出型的事业单位,并不具备企业的利润补偿和资金循环功能,就会出现现金流量枯竭、活动资金短缺、日常开支难以维系的局面,从而影响学校事业的发展。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四)高校巨额贷款的后果
高校巨额贷款引发财务危机,最有可能采取的方式就是转嫁:转嫁的第一目标是高校学生,企图通过增加学费,扩大招生人数来填补一部分债务窟窿,但是在当前,由于高校收费和扩招受到国家政策的制约、媒体***的监视以及社会民众的反对下可能难以奏效;第二是高校的教师,即减少教学的支出,过缩衣节食的生活,这将意味着学校教学职员的流失、整体教学质量的下降,这与通过贷款进步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相冲突,任何学校的领导都不希看这样做,这也必然导致转移的失败;第三,终极最有效的风险转嫁是高校的主要投资者政府,公办高校的所有权回属国家,因此高校以为债务终极应当由政府埋单。政府买单实际上就是民众买单,由于财政的钱就是百姓的钱,是纳税人的钱,高校债务政府买单的后果,势必要降低财政资金用于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进,也就影响了民众对于财政提供的公***品的享用,其后果就是大大降低了高校的信用和信誉。另外,就算政府为高校债务买单,也只能缓解金融机构与公办高校之间的信任危机,更何况这么个还在扩大的无底洞,政府也是无能为力的。
三、高校负债风险的防范措施
知道了高校巨额债务危机因何而举和巨额贷款的负面效应,就需要在源头上采取防范措施。
(一)运用债务预警防范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预警对于预防或识别重大财务风险事件显得尤为重要。现实中,很多高校在财务风险分类的基础上,从每类中选出一个进行重点指标监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根本上改变重投进、轻治理;重项目、轻效益的局面。财务风险预警的任务有两项:捕捉迹象和传递信息。在早期阶段,财务风险信号大都非常微弱,极易被人们所忽视,终极酿成大祸。高校要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运用债务预警系统,建立高校债务预警提示制度,对高校债务风险及早做出猜测,采取相应措施,可以防患于未然,控制和化解风险,保证高校资金稳健、高效地运作。公立高校可以像一些债务缠身的国企那样,靠剥离、甩掉无效资产,将有效资产通过包装上市、引进战略投资,或通过提请国务院批准核销银行高校呆坏账,宽免贷款本息,或是成立“大学股份公司”向社会召募股份,使大学成为自负盈亏、独立经营的经营主体。(二)转变观念进行科学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