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企业财务治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2017-12-05 04:53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论我国企业财务治理目标的现实选择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财务治理的目标是理财
财务治理的目标是理财活动所希看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公道的基本标准。确立公道的财务治理目标,在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我国学术界存在的几种关于财务治理目标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我国企业财务治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1.目前学术界存在的主要观点
我国财务治理目标经历了1978年以前的产值最大化阶段和改革初期的利润最大化阶段。实践告诉我们,这两种目标都不是财务治理的终极目标。关于财务治理的目标,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以下5种观点。
(1)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公道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以为,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扩大财富。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其投资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所有者带来未来报酬,包括获得股利和出售股权换取现金。在股份条件下,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目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来决定,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也终极体现为股票价格。他们以为,股价的高低代表了投资大众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它以每股的价格表示,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它受每股盈余的,反映了每股盈余大小和取得的时间;它受企业风险大小的影响,可以反映每股盈余的风险。
(2)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公道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以为,财务治理目标应与企业多个利益团体有关,可以说,财务治理目标是这些利益团体共同作用和相互妥协的结果。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某一利益团体可能会起主导作用。但从长期发展来看,不能只夸大某一团体的利益,而置其他团体的利益于不顾,不能将财务治理的目标集中于某一团体的利益。从这一意义上讲,股东财富最大化不是财务治理的最优目标。从理论上来讲,各个利益团体都可以折衷为企业长期发展和企业总价值的不断进步,各个利益团体都可以借此来实现其终极目标。所以,应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并夸大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治理目标。①它更夸大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②创造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股东;③关心本企业职工的亲身利益,创造优美***的工作环境;④不断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凡重大财务决策请债权人参加讨论,培养可靠的资金供给者;⑤真正关心客户的利益,在新产品的和开发上有较高的投进,不断通过推出新产品来尽可能满足顾客的要求,以便保持销售收进的长期稳定增长;⑥讲求信誉,注重企业形象塑造与宣传;⑦关心政府有关政策的变化,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以便争取出台对自己有利的政策或法规。但一旦通过立法形式颁布并付诸实施,不管对自己是否有利,都必须严格执行。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3)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以为,企业财务治理的目标应当具有系统性、相关性、操纵性和效任性,同时提出了满足以上四个财务治理目标特征的企业财务治理目标的最优选择——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模式,是指企业通过财务上的公道经营,采用最优化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与投进资本之比的最大化。经济增加值(EVA)=EBI-T×(1-T)-Kw×C,其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T为所得税税率;Kw为加权均匀资本本钱率;C为企业投进的均匀资本。一般而言,通过一定的技术性调整,EVA可以近似即是生息债务与权益账面价值之和。企业经济增加率(EVAR)可用下列公式计量:
上述公式中,EVAR[,t]为年企业的经济增加值,K为与风险相适应的贴现率,C[,t]为第t年企业的均匀资本投进,t为EVA和C的具体时间,n为企业经营持续的时间。可以看出,企业经济增加值率EVAR与EVA成正比,与K、C成反比。K的高低主要由企业的风险大小来决定。也就是说,企业经济增加值,与预期的报酬成正比,与预期的风险成反比。企业经济增加值只有在风险和报酬达到比较好的均衡时,才能达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