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直面文化冲突(1)(2)

2014-09-11 01:09
导读:我看过一本书,说现在全球合资企业已经是最难经营的企业,原因之一就是价值观的差异、文化冲突非常大。现在走向独资化的越来越多,为什么?其中就

我看过一本书,说现在全球合资企业已经是最难经营的企业,原因之一就是价值观的差异、文化冲突非常大。现在走向独资化的越来越多,为什么?其中就有文化题目。
甄源泰: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从19世纪开始的,经历了“器物学习”(科学技术)、“制度学习”(政治制度),现在已经步进了“文化学习”的阶段。当然,在这种学习中,冲突是理所当然的。
米卢执教中国足球队的经历就是文化冲突的一个极好例子,和我们企业的情形比:中国足协比如政府——国有企业的投资者,足球队队员代表企业员工,而米卢则是一个CEO。实事求是地讲中国足协方面一直看不上米卢:吊儿郎当,练习玩儿网式足球;没有教练班子,而且还和一位女记者弄得满城风雨。
但是米卢领着中国队闯进了世界杯,靠的什么?就是文化:“快乐足球”,“态度决定一切”,米卢带给中国队的是市场经济环境的基本文化理念——比如新的“同事观”。国家队内范志毅和郝海东二人有宿怨,米卢的态度很清楚:“你郝海东、范志毅可以不是朋友,但只要你们俩上了球场,彼此就是合作伙伴,必须把分歧搁在一边。你们要学会与没有感情联系,甚至是感情对立的搭档合作。”这就是为什么中国队员基本功没有大的进步,战术意识也没有真正的突破性进展,却能够破天荒地打进世界杯的原因——我们拥有了团队的凝聚力。这就是文化的气力。
朱伟:我感觉今天这个题目提得很及时。固然文化冲突的题目早已存在,但进世以后,我们这种冲突明显在加剧。实在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只不过有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之分。而文化冲突的结果,就是使落后文化被淘汰,这是一种必然。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为什么中国的民营企业通常做不了几年就垮了?回根到底就是一个企业文化的题目。当一个企业在扩张中需要“复制”时,往往是治理上的移植遭到了失败,由于它涉及到一些不相关的行业。而企业经营中唯一可以移植的,实在就是文化。美国通用电气的多元化为什么成功?正是来源于它文化的移植。这一点对企业是一个很大的启示。
甄源泰:是这样。我想夸大一个观点:企业文化具有强烈的经济性。是人们的经济关系决定了们的文化: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等价的利益交换”应该成为构建企业文化的基点。否则,你的文化就无法适应市场经济。
刘光明:我一直关注这样一个题目,就是:咱们现在经常谈企业制度,或者核心竞争力,实在我们根本还没有到那个层面上。我们企业一开始讲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生产能力的核心竞争力,后来讲到企业制度是核心竞争力,但我觉得这都是表层次的,最深层次的一定是企业文化,人的观念。那些所有人都要遵循的、根深蒂固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文化,而尽不是喊几个动听的口号。关键在于,企业文化是一个行政纲领,要落实在每一个员工的行为当中。
高晓春:跨文化的冲突是无处不在的。我本人是在中国读完大学又往美国接受的MBA教育,因此受中国和西方双重文化的影响。我以为彼此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不一致,给我们的企业战略制定和国际交往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比如西方鼓励个性和创新,而中国文化对创新很慎重,有时甚至把眼前的利益看得非常重。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我们在一条街上看见一个新开张的店,很有创意,也很挣钱。过不了几天你就会发现,一个一模一样的店在四周出现了。竞争的结果就是价格的拼杀,终极大家都是短命的。这就是不注重创新、不注重自我的文化所带来的负效应。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学会包容
杨沛霆:大家都深切感受到了文化的重要。事实上,文化冲突是很多合资企业失败的原因。为此,现在很多外资进进中国都选择独资经营而不是与中方合资,即使合资也要控股,我以为这对我们很不利。那么我们应怎么做?应当如何应对?
张仲文:我们要承认,文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那我们就要学会如何面对这个冲突,然后与他们融合成一种好的文化、一种新的文化。这就必须建立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不了解就没法融合。这一点,国外企业做得很好。比如他们的跨国公司对赴外工作职员都有一个预先的培训。培训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先容对方的传统文化和投资环境。由于他们知道,他们的目的是来中国**的,必然要用大量的中国员工,因此他们必须了解和包容中国的文化。
上一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因素分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