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文化冲突(1)(3)
2014-09-11 01:09
导读:相反,不了解就没法沟通,沟通不好就会阻碍发展。松下公司在中国之所以成功,就是由于包容并接受了中国文化。公司创始人老松下从当初的合作开始就
相反,不了解就没法沟通,沟通不好就会阻碍发展。松下公司在中国之所以成功,就是由于包容并接受了中国文化。公司创始人老松下从当初的合作开始就有一个规矩,凡碰到分歧一定要先搞清对方的意思,一看、二慢、三通过,忍一忍,然后换位思考。遇事先沟通,才造就了一个世界著名企业。
我想,在全球化的环境下,文化的融合太重要了,即使你不想跨国经营,即使你只是个乡镇小企业,由于这关系到你的企业是长寿还是短命。实在中国文化中有很多好的东西,假如再能吸收一些海外的优秀文化,和我们的精华进行融合,我觉自得义可太大了。
朱伟:我很赞同。我也觉得:中国企业要想继续的成长,一定要更加具有包容性,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往接受一些国外的东西。
拿我们公司来讲,95年我们在北京开办事处,固然我们是美国公司,但首席代表却是日本人。我觉得日本文化的包容性很强,尽管他也觉得自己很难做,但他在努力往接受、承认中国的文化。我们中国企业也应该能够包容不同的文化。比如,我们中国企业做跨国项目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如何通过你的战略与合作,引进一些国外先进的企业文化?
张鼎昆:是的,我们必须要改变。现在外国的企业到我们这里来了,有不少终极却不欢而散,这种合作的失败,不仅是跨国公司不了解中国的失败,同时也是中国企业的失败,这是一个互相的题目。从长远来看,是一个双赢的题目。所以说,除了让国外的人怎么了解中国,可能更重要的一块,是中国人怎么往了解世界。我们老说创造,实在创造是求异的结果。这就像男女之情:很多男女彼此性格不一样,恋爱时这正是吸引力所在,叫互补;但结婚后又成了分离的理由,叫分歧。实在关键在于如何了解对方,在包容中逐渐磨合。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杨沛霆:各位专家都谈到了包容的重要。我觉得从个人的心态上来讲,只有充分自信的人,才能更轻易往包容别人。而包容,首先来自沟通。事实上,很多世界着名的企业治理者都将这种沟通能力看作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在西方,跨文化沟通已经成为一门跨领域的新学科,也是当今世界一流国际商学院的必修课。
挑战自我
张仲文:谈到包容,我们还有一个毛病,就是一出现中外企业纠纷,我们就上升到国家耻、民族恨的高度,总觉得人家欺负我们。实在这种心态对我们重视和解决企业治理的文化冲突是很不利的。
张鼎昆:我以为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是多年来形成的卑微心态,就像一个不自信的人做出很自信的样子来掩盖自己的卑微。正是这种不自信,才轻易把那些本来很自然的事情牵扯到国家的情感、民族情感上往。往年,我在一次上课的时候,问大家一个题目:对9.11你们有什么感想?结果他们都说好。我说感觉好的人请举手,哗一下全都举手了!我以为这就是一种不正确的心态。这种心态的改变,需要来一场中国文化的再造运动,让大家把中国文化中那些不利于长远发展的东西真正抛掉。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真正谈得上开放。
朱伟:我们中国企业家应该敢于挑战中国的文化,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日本人写了一本说NO的书,于是国内也满街都说NO,实在我们是否清楚到底应该对什么说NO?对什么不能说NO?中国企业要按照国际规则来做,就要敢于面对很多挑战,坦率地说首先我们要挑战自己,勇于往做。刚才提到的米卢,我记得米卢谈到他有一个很大的上风,就是听不懂中国话,是个“聋子”。因此他可以做他想做的事,避免了很多干扰。
尊重规则
杨沛霆:包容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学会尊重规则,按规则办事。由于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最重的是“情”。现今进世了,办任何事我们就更应该尊重规则,请各位谈谈自己的看法。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甄源泰:在跨文化的交往中,规则是最成功的工作语言。比如拿东北人和上海人比较。东北人谈生意喜欢跟你饮酒,拍胸脯,讲义气。结果谈的时候很愉快,但条款模模糊糊,真干起来,纠缠不清的题目会很多。相反,跟上海人谈判会非常的艰苦,一条一条跟你抠。但是谈判一旦成功,他肯定能按合同约定的规则办事。这使得上海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它的基础就在于文化。上海有中国最高水平的经济文化,遵重规则。所以上海经济的崛起,我以为是文化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