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测度方法综述(1)
2014-10-16 02:08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人力资本测度方法综述(1)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摘要:本文从人力资本概念进手,着重先容以人力资本的投进产
摘要:本文从人力资本概念进手,着重先容以人力资本的投进产出为基础和以技术内生化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的人力资本测度体系,并试对人力资本测度方法做一个综述。 关键词:人力资本;测度方法;综述
进步人力资源的质量需要进行投资,而这种投资行为获取的人力资本流量、存量究竟为多大,这就需要对人力资本投进和产出进行测度,本文从人力资本的概念进手,力图对人力资本的测度方法做一个综述。
一、人力资本测度的角度
对劳动力要素的研究的不断深进导致了人力资本的概念的提出,另一方面对人力资本概念不同程度的理解也决定了人力资本测度的角度。
我们可以把人力资本看作是活的资本、投资的结果、能带来收益的资本。作为活的资本,它凝聚于劳动者体内,表现为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健康、体能,其中真正反映人力资本质量的是劳动者的智能,人力资本数目即为拥有智能来创造价值的劳动力的数目。但是对这种无形的劳动力智能本身无法进行精确度量。因此测度人力资本一般从两个角度:一是从人力资本的直接投进角度度量,即以为人力资本由投资用度转化而来,没有用度的投进就不会得到,因此对人力资本的计量,是对人力资本投进用度的回集;二是从人力资本的产出的角度度量,以为劳动力拥有的人力资本价值,可通过生产劳动的转移、交换、并实现价值的增值而体现,对人力资本贡献的度量实际上也是对人力资本存量的测度。
二、人力资本测度方法的雏形
应该说人力资本测度方法是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的,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同时也伴随着对人力资本计量方法的研究。
在西方古典经济学派和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阐述中可以找到有关人力资本测度的基本思想,其劳动与产出的静态分析模型:L=G÷q,其中L为劳动力数目,G为产出,q为劳动生产率,固然他们不否认劳动者技能的作用,但以经济增长中劳动投进要素为基准的测度模式,人力资本存量等同于劳动力的数目,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本测度方法。
具有人力资本测度方法的雏形的是经济学家沃尔什、丹尼森。沃尔什于1935年出版了《人力资本观》一书,在该书中,他从个人教育用度和个人收益相比较来计算教育的经济效益;丹尼森在他的劳动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将投进要素尤其是劳动投进要素分得比较具体:dG/G=α β·dK/K y·dL/L … φ·dX/X,式中K、L、…、X为丹尼森对投进的分类,β、γ、…、φ分别为各投进要素的份额,且β γ … φ=1。其中,对劳动投进的细分和丈量是丹尼森模式在前人方法基础上的一大进步。他把劳动力构成的各种因素,如
就业、工作时间、教育程度、性别和年龄等都考虑在内,并利用各种不同特征的劳动小时收益作为权数对劳动投进进行加权,得出劳动投进指数。丹尼森运用该模式不仅测定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投进贡献,而且还进一步度量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这无疑确立了经济增长关系中具有人力资本要素内涵的理论框架,也是西方学者有关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测度的首次尝试。
之所以称他们的研究是人力资本测度方法的雏形,是由于他们没有将完整的人力资本要素引进测度模型,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没有对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和投进产出比率进行深进的研究与测度。然而,这些不太成熟的理论思想和定量分析方法,却是人力资本测度体系形成和日益完善进程中所必不可少的。
三、以人力资本投进产出过程为基础的人力资本测度
1. 舒尔茨的研究。
舒尔茨是从探索经济增长和社会财富的积累而逐步踏上研究人力资本的道路的。1960年,舒尔茨发表了题为《人力资本的投资》的演说,明确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以为迅速扩大的人力资本存量,对劳动生产率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人力的投资主要包括教育投资、保健投资和劳动力迁徙投资,人力资本投资标准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未来收益,包括个人预期收益和社会的预期收益,要大于它的本钱,即:收益率=预期收益/本钱,其收益率原则上同物质资本收益率测算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