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品位·品牌(1)(2)
2014-12-12 01:41
导读:既然企看步进历史文化名城南宁有着先天的不足,就应该深切反思当下我们应该如何塑造和塑造什么样的城市文化精神。一个有远见的城市营销战略的决策
既然企看步进历史文化名城南宁有着先天的不足,就应该深切反思当下我们应该如何塑造和塑造什么样的城市文化精神。一个有远见的城市营销战略的决策群体,应该站在文化发展的高度,带领市民共同开创历史、开创未来。20多年前的深圳,30多年前的特拉维夫(以色列),50多前的巴西利亚(巴西),一百多年前的纽约,都是同样不具历史文化底蕴的,而今天,这些有着明显精神特质的新城,不都成了有名的世界之城了吗?
二、南国风情壮乡特色
——南宁城市文化品位的认同与确立
与历史文化名城北京、西安、南京等相比,南宁没有长城、没有故宫、没有秦砖汉瓦,没有中山陵玄武湖,这的确是南宁的先天不足。然而,南宁城市文化的发展就能因此而自愧不如止步不前吗?
毋庸讳言,作为省会城市,南宁的历史确实不够久远,(即使从***政府将广西省府由桂林迁南宁算起,至今也不过80余年)。然而我们假如从东晋置郡算起,却已是1600余年。如此漫长而没有中断的历史,不可谓不深沉,不可谓不厚重。我们缺少的,只是细致的考察、回纳、收集与整理。远的不说,现当代便有邓颖超(老一辈革命家、全国政协主席)、雷经夫(解放军著名将领)、雷沛鸿(著名教育家)这些隧道的南宁人。假如我们将搜索引擎改成“历代名人与南宁”,历史视野便会豁然开朗。***、张云逸的百色起义,韦拔群的南宁求学,毛泽东周恩来的“南宁会议”,胡志明的多次南宁之行,徐悲鸿南宁作画,徐霞客南宁记游,王阳明(明代著名理学家)南宁驻节、讲学,这些都是历史、文化。假如我们摒弃意识形态框架,难道不可以将李宗仁、白崇禧、陈济棠、李济深纳进南宁历史的视野?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除却蕴含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积淀,南宁还有更多的原生状态的文化素材可供开掘,这就是壮、瑶,苗为主调的、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广西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区,共有壮、瑶、侗、苗、仫佬等40余个少数民族,他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情状,丰富多彩且各有特色。这种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保存了各自民族质朴、勤劳、勇敢、善良、热情、欢快、开朗的天性,记载了从远古至现代的全部生活、劳动及欢乐的过程。作为广西自治区的文化中心城市,南宁城市文化从内容到形式都应尽可能多地对其进行采掘、整理、保存与补充。这些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文化正是广西、南宁得天独厚、惟我独占的,其他城市既不可复制也很难仿效。
此外,南宁也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俱备的城市。这座举世著名的“绿城”,联合国认定的“宜居城市”,背靠湘黔,俯瞰东南亚,东临广东,隔海与海南琼州相看,并且有自己的出海口(防城、北海)。仅南宁市自身的旅游产品——青秀山、大明山、南湖公园、人民公园、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民族文物苑,已经可以将南宁打造成文化旅游城市了,更何况便利快捷的通讯交通条件,可以将这种旅游文化往北辐射到桂林柳州,往东南可以辐射到北海及海南岛,往正南可以辐射到越南及其他东盟国家,而往西稍远可辐射到云南昆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进步,旅游文化将会成为更多国民的需要,而作为南北东西交通关键的南宁,也一定会在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由于与东盟诸国毗邻而居,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南宁也比国内的其他城市更为便利。在中国-东盟展览会确定以南宁为永久性主办城市之后,这种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已经成了常态。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不断丰富和补充南宁的城市文化,使之内容上更丰富,形式上更出色。而这一点,也是全国除昆明以外,其他他 省会、首府城市都难以企及的。因此,南宁的城市文化,应该因地制宜,着眼本区。它的主色调是“绿”,它的主旋律是“和”,——与自然环境***相处,各兄弟民族***相处,与毗邻国家***相处。正是在这种***的人文氛围中,南宁城市文化可以定位在一个较高的出发点之上,这种定位才会变成南宁城市文化的品位。南宁城市文化的人文含量越高,城市营销发展战略构想就能越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