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能力的供给链竞争层次分析
2015-12-05 01:20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基于核心能力的供给链竞争层次分析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随着供给链发展
摘要:随着供给链发展进进新的阶段,供给链之间的竞争方式趋于多样化。本文首先分析了核心能力对集成化供给链同盟阶段供给链竞争的重要性和影响,提出了供给链竞争层次分析方法,以期借此工具探讨目前国内企业在核心能力匮乏的条件下,应对供给链竞争的策略。 关键词:供给链 核心能力 竞争层次
随着制造全球化的出现,供给链在制造业中得到普遍应用,人们进一步熟悉到供给链治理是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一种有效的治理模式。供给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给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终极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原材料获取、物料加工直至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完整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分组成的网络。供给链治理(SCM)是一种集成的治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给链中从供给商到终极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其上风体现在供给链中各个成员的上风和资源的整合,成功地实施供给链治理需要依靠集成化的供给链治理体系。
核心能力与供给链理论的融合
供给链在完成内部供给链集成、一体化供给链的阶段后,逐步进进了集成化供给链同盟阶段。集成化供给链动态同盟是通过实时信息的共享,应用信息技术实现集成。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物料流、治理过程的信息流和决策过程的决策流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将企业内部的供给链与企业外部的供给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治理,达到全局动态最优目标,以适应在新的竞争环境下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本钱的要求,是供给链治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供给链各个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
供给链治理发展到这一时期以后,企业熟悉到市场竞争不仅仅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也是供给链之间的竞争,只有使整个供给链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成员企业才有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这使得供给链治理逐渐由只是降低本钱和提供效率的运作层次的工具,上升为一种重要的治理思想体系。供给链治理的重点逐渐转变如作甚使企业的进步收益而寻找建立新的贸易模式,如何获得潜伏的收益和重构现有的竞争上风。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而此时,企业面对的供给链格式己经形成一个非常庞大、复杂交错的供给链网络,网络化与集成化趋势逐渐的加强使得涉及利润的各个环节及影响因素都被纳进到企业的经营治理中。即使是同一市场的竞争对手,也参与到某种默契程度的同盟中,治理和控制好供给链同盟的难度越来越大。供给链之间的竞争特别需要核心能力强有力的支撑,实现组织的整体上风的发挥。同时,即使像VMI这种几年前还非常前沿的方法现在也已经变得大众化(Michaelhammer,1999),这种供给链之间呈现的同质化的趋势也迫切需要核心能力对上下游企业的整合,实现供给链竞争的差异化。核心能力与供给链理论逐渐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
基于核心能力的供给链竞争
(一)核心能力理论
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使得核心能力的建设和培养倍受关注。核心能力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起来不同于其他企业的、能够在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过程之中起到特殊贡献的能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上风与新业务发展的源泉,具有高价值性、可扩展性和难模仿性。公司的真正竞争力是来源于能够比竞争对手以更低本钱、更快速度建立起核心能力的能力,企业只有具备核心能力、核心产品和市场导向的层次结构时,才能在全球的竞争中取得持久的领先地位,其形成的过程如图2所示。
核心能力是多因素的复合体,它是技术、治理机制和集体学习的结合,需要经过长时间专注的积累和企业基于核心能力进行的战略性资产的配置与整合才能形成。这使得核心能力的来源与形成过程十分模糊,也使其动态的调整十分困难。
(二)基于核心能力的供给链治理
核心能力理论和供给链理论的融合是治理理论具有代表性的一次重大突破,研究核心能力的形成机理对于供给链治理能力的进步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核心能力突破了基于行业结构进行战略定位的局限,解决了企业自身可获资源约束及战略定位选择上的内部题目,而供给链则是从专业化分工、企业生态环境的角度理论上解决了企业外部环境的整合题目。两种理论内外结合,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对企业发展具有很大的战略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