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物流“五大”发展趋势(1)
2016-05-24 01:03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我国现代物流“五大”发展趋势(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内容摘要:本文对物流
内容摘要:本文对物流概念与物流业的形成与发展做了简单的回顾,分析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障碍因素和解决措施,扼要猜测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物流 发展 现状 趋势
物流业的形成,是现代产业演进、升级的产物,作为一个将生产与销售连接起来的中间部分,为企业更快的将商品和服务传送到消费者手中,为消费者更便利的获得商品和服务,起着不可替换的作用。它广泛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将专业化分工推进到更高的层次,引起了流通领域的一场革命。在现代大生产的格式中,物流业的发展,与企业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以及获取利润的努力互动,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而产生的电子商务的兴起,物流将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更大空间。
物流业的形成发展过程
物流的概念是在发展中形成的,最初的物流术语在西方国家出现也不过50多年历史,它源于美国的20世纪30年代的美***事系统,后引进工贸易。英文为Physical Distribution(简写为PD),即实物分配,包括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和搬运等活动。50年代引进日本等国,1956年,由于日本政府担心物流的发展缓慢可能拖累处于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遂由日本生产效益本部(现社会经济效益本部)向美国派遣了一个流通技术专门考察团,考察团回国时带回了这一术语,直到1965年日本政府在所制定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报告时,对物流表现出了相当的重视,在报告中首次使用了“物的流通”这一术语,并夸大了加速“物的流通”现代化,1970年左右,日本开始用物流这一更为简洁的表达方式来代替“物的流通”,自此,作为企业经营中的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物流得到了迅猛发展。该术语由日本引进、传播后传进我国,我国则在80年代初才接触物流这个概念的,而在我国广泛运用物流概念并重视物流的作用只是近几年事情。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物流首先作为“第三利润源”而引起重视的,所谓第三利润源,是针对企业的利润来源而言的,企业第一利润源来自企业销售额的增加,第二利润源是生产本钱(针对制造商而言)或者进货本钱(针对流通商而言)的降低,而由物流降低本钱所得的利润则成为企业第三利润源。在这里,物流被定义为对物资的流通配置,包括制造商、流通商的装卸、运输、仓储、搬运等一系列的过程,对物流的重视被进步到降低本钱、增加利润的高度,成为物流定义的第一个转折。
随着经济的发展,将物流仅仅定义为装卸、运输、仓储等过程,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生产规模化、系统化的要求,大规模的、系统性的生产作业要求物流作为生产销售供给链条上的一个系统环节,因此提出了物流一体化系统的概念,物流一体化系统是指将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的生产、供给、销售结合成有机整体,实现流通与生产的纽带关系。其目标是应用
系统科学的方法充分考虑整个物流过程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商品的实物活动过程进行整体规划和运行,要求企业不断适应市场要求,促使生产、采购与市场保持同步的治理系统,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整个系统包括了生产、采购和物流三部分。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企业纷纷与上游供给商和下游分销商走向合作,以最优的商品供给体系,实现了跨企业的供给链治理一体化。供给链治理是集生产商、供给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运输、信息及其它物流服务供给商为一体的治理。企业通过与外部组织对整个链的计划和从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分销配送,到商品销售给顾客的物流过程进行同一运作和治理,降低了整个供给链的物流本钱、实现了对顾客的快速反应,进步了顾客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典型的运作模式是物流外包或缔结战略同盟。自此物流一体化系统由企业内部走向了外部物流系同一体化,具体表现为企业将物流的运输、装卸、仓储和搬运功能移交出企业,而由专门的物流企业运作,形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