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全面预算治理的现状与建议(上)(1)(3)
2016-05-28 01:08
导读:2.2国内预算治理研究的发展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进和我国经济逐渐融进国际竞争,预算治理也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和学者的重视。自上个世纪就就是年
2.2国内预算治理研究的发展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进和我国经济逐渐融进国际竞争,预算治理也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和学者的重视。自上个世纪就就是年代以来,我国财会治理
期刊上刊发的关于预算治理的文章也明显增多,但是这些文章出了经验先容外,多为一些一般性的建议和指导。
国内预算治理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是苏寿堂(2001)等人提出的企业预算治理主要具有四种职能,即规划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和业绩考核职能。苗振亚(2001)以为应从战略治理会计的角度来重新熟悉企业预算治理的作用,预算目标应该更好地和企业战略目标结合起来。潘爱香(2001)以为全面预算治理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内容,全面预算治理制度时即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之后第三层次的法律文书,明晰弃权则空间和责任区域,并通过制度化石企业的决策,行为和结果得到高度的协调与同一,高晨(2004年)以为全面预算治理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配合的战略保障体系是全面正和企业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流的经营治理制度,处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位置。于增彪(2004)等人以为预算时正和企业资源的有效方法,而不仅仅作为一种控制用度的手段。
2.3本文的研究贡献
会计理论可分为
会计学家的理论和会计工作者的理论,前者夸大方***,后者重点解决实务题目。统计到的关于预算的学术部分属于会计工作者的预算理论。国外文献关于会计学家的理论很多,但国内对这方面几乎还没涉及,这是我国预算研究的缺陷;另外,统计到的论文内容上可分为四类:预算治理模式、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和工作分析报告。其中,占尽大多数的是
工作报告,基本上为作者从自己某一方面的观察和感想出发,缺乏完整性;问卷调查与案例分析的论文为真实地了解预算实务,深进开展预算研究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素材,但其规范性尚待进一步提升。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本文结合西方成熟的关于全面预算治理的研究给出了分析中国现状的框架,并且案例的编写也是本文的特色之处,中国移动通讯团体公司全面预算治理资料由辽宁移动通讯有限责任公司营口分公司提供,经整理加工形成。 第三章 我国企业预算治理现状分析 3.1 中国式预算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
预算治理在我国企业整合中发挥的作用还非常有限。为了发挥预算治理的作用,将国外成功经验和我国实践结合,构造我国企业预算治理系统的框架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团体公司规模大,治理复杂,全面预算治理在团体公司的治理整合中具有典型性,所以构造团体公司预算治理系统的框架对于各类型企业开展全面预算治理都具有参考价值。
图2可以改进为图3的形式,内容更加明确,也与Kaplan教授的整体思想同一起来。图3不仅包含了编制、执行、计量、分析、报告、赏罚、鉴证(或内部审计)和技术支持等八个模块,明确了预算与财务会计及非财务指标的关系,而且明确了由战略到平衡记分卡,应该是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人力资源四类指标,而不仅仅是预算(指标),而且四类指标并非事无巨细,只能是关键性业绩指标(KPI);二是预算往下的执行,显然不仅仅执行预算,应该还包括其他的KPI。
基于这一理论框架,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我国预算治理的现状。
3.2 理论层面分析我国预算治理现状
从价值治理的要求分析,目前我国企业的预算治理就存在不少误区,在理论层面,我国企业对预算目标的选择,对全面预算科学性与功能熟悉上的偏差具体表现为:
1. 在预算目标的选择上存在三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将预算目标等同于公司战略目标,结果使预算“高不成,低不就”;另一种倾向是以为预算只不过是对近期业务所做的猜测,甚至将预算与猜测混为一谈,结果使预算失往了明确的目标;再者就是为了预算而预算,把全面预算治理尤其是预算编制与公司价值治理本末颠倒。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 对全面预算治理科学性的熟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