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会计制度和税收政策,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2)
2016-05-30 01:04
导读:第一,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对于自创无形资产,只按照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试制费等用度作为实际本钱予以资本化,前期的研究开发用度和后续的
第一,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对于自创无形资产,只按照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试制费等用度作为实际本钱予以资本化,前期的研究开发用度和后续的支出都不能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这使得研发成功后形成的无形资产价值严重缩水,也不符合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第二,研发用度支出的时期并无与研发活动相关的收进“进账”,研发活动收益实现的时期又无相应的研发用度“进账”,形成了研发活动的收进与支出核算时间上的不配比。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的收进与支出、投资与回收状况在会计报表中不能得到有效的反映,也使企业在投进期间营业利润下降,无形资产增值受影响,经营业绩压力加大,掩盖或扭曲了企业在进步创新能力方面的努力。这既不符合会计的真实性原则,也使现行会计体系对受托经营者缺乏必要的约束和激励。在丧失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的情况下,立足进步长期盈利能力的研发投进难以成为企业自觉的行动。
第三,企业立足长期利益的研发投进信息无法正确反映研发投进形成的无形资产价值,不利于衡量企业的价值变动情况;研发投进与收益不配比影响了对研发的投进产出分析,不利于对企业不同时期经营业绩的评价,不利于投资者等利益关系人对企业的全面了解,从而影响他们对企业的正确决策,反过来又会影响企业的研发投进。
很多国家对创新和经济发展的研究表明,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上风积累形式是出现竞争力持久差异的基础。随着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要素构成中由物质要素主导型向知识、技术要素主导型转变,有形资产比重日益减少,无形资产比重日益增大。上述三个弊端对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出来。近年来,改进研发用度会计处理及相关税收政策题目成为学术界、企业界和科技治理部分关注的热门。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各国研究与开发用度会计处理方法
纵观世界各国及国际会计准则,对企业研发用度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以分为三种:全部资本化、全部用度化、部分用度部分资本化。
(一)全部资本化
全部资本化处理是指将研发用度在发生期内回集起来,全部计进相关资产价值中,等到研发项目开发成功取得收益时,将形成的相关资产价值在未来会计期间内进行摊销。主张全部资本化的理由是:(1)企业研究开发的投进是期看在未来时期而不是本期获得收益,理应成为企业的资产。(2)资本化可 以公道地反映未来效益的投进价值,使研发活动当期净收益计算更为正确。
但是,这种方法在实务操纵中存在题目。由于没有对不同类型的项目予以区分,企业治理者就不可能向投资者正确传递有关研发项目的开发进程和成功可能性的内部信息,无法客观估计将来的受益期间作为资本化的摊销依据。此外,对一些产生未来收益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的研发项目进行资本化,会虚增企业的资产价值,粉饰企业的盈利能力。目前资本化处理方法主要在荷兰、巴西、瑞士等少数国家使用。
(二)全部用度化
全部用度化是指对于研发活动中发生的支出,在发生时全部作为期间用度计进当期损益。全部用度化固然稳健且简单,但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在本文第一部分已作分析,不再赘述。
美国事全部用度化法的代表国。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研究与开发用度会计》规定当期发生的研究与开发用度全部作用度处理,计进当期损益,研究开发活动结束后不论成功与否,均不确以为无形资产。例外情形是财务会计准则第86号公告《用以出售、租赁或其他目的计算机软件本钱的会计处理》规定,当某项计算机软件的技术可行性已经建立起来时,其研究与开发用度可予资本化。此外,德国会计法规也要求研究开发用度直接用度化。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部分用度部分资本化
部分用度部分资本化是指假如研究与开发支出满足指定的条件则确以为资本。该方法假设能公道区分不确定性的大小,对应的是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会计原则。采用该方法的理由是:(1)充分体现了研发活动的基本特征,兼具必然的未来效益、效益不确定性和计量困难性。必然的未来效益说明了资本化的必要性;而在技术上和贸易上是否可行还很不确定,未来效益是否存在也很不明显,无法与以后的受益期建立密切联系,因而即期确以为当期用度;否则,说明不确定性较小,可以确以为资产。(2)兼顾了会计的谨慎原则和配比原则,按能否明确地辨认其支出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并且是否具有贸易化倾向的新产品或改良产品为基本辨析标准,分别进行用度化和资本化。研发支出的用度化部分符合谨慎原则,不至于全部用度化后造成对当年净利的大幅影响;而研发支出的资本化部分符合配比原则,保证企业各期净利和资产价值变动计算的相对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