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会计制度和税收政策,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
2016-05-30 01:04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改进会计制度和税收政策,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日益凸现出来,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主要途径之一的研究与开发也越发受到企业重视。如何进步企业创新能力,进步经营者投进研究开发的内在动力,是近年来政府、学术界、企业界关心的一个焦点。本文通过对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研发用度处理方法的比较,提出了改进我国研究与开发用度会计处理和税收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研究开发用度 技术创新 会计处理
创新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首先由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1912年出版的德文版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他以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生产体系中引进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所谓的经济发展就是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他以为,创新、内容包括五种情况:(1)引进新产品;(2)引用新技术,即采用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控制原材料的新供给来源;(5)实现企业新的组织。熊彼特以为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后人对企业创新的深进研究推动了创新理论的发展,并出现了各种各样关于创新的分类和名词。例如治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等等,甚至把创新拓展到经济学以外的其他领域。但是,从经济学的广义技术进步的内涵来讲,上述五种情况都属于技术进步的范畴。因此,在很多文献或文件中往往把企业创新和企业技术创新不加区别。但是,国内外很多学者也接受将企业创新分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这样的划分便于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创新进行理论分析。
从过程来看,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到贸易化生产,到扩散的一系列活动的完整过程。可见,技术创新把技术与市场联结起来了。其中研究、开发是一个新产品、新工艺发明、创造的形成、应用和实施过程,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加进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制造业在中低档产品的国际竞争中,表现出了质优价廉的巨大上风,中国产品占国际市场的份额迅速上升。与此同时,中国与外国的贸易争端也随之急剧增加,并出现了一些原材料价格暴涨、市场饱和以及利润缩水的趋向。这说明,在生产条件迅速变化的情况下,价格竞争的重要性逐渐让位于技术竞争的重要性。中国要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就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在技术创新上寻找出路。
尽管我国自上世纪末以来研发投进强度翻了一番,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技术创新能力普遍较弱,突出表现在研发投进严重不足。据国家发改委资料,2003年22,276家大中型企业研发强度(研发投进用度占销售收进的比重)仅为0.75%。另外,中国500强企业研发强度也仅为1.05%。
影响我国企业研发投进强度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企业制度和运行机制、企业家素质、企业资金状况、企业技术的密集程度和技术水平、市场融资渠道畅通程度、知识产权保护等等。其中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应的税收政策是科技治理部分和企业反映比较强烈的两个方面。
由于不同的研究与开发用度的会计处理方式对企业损益的影响差别很大,对研究与开发用度应该如何处理,也一直是会计理论与实务界争论的热门。
一、我国现行研究与开发用度的会计处理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准则规定:企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进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试制费等用度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用度,应于发生时确以为当期用度,不得转增无形资产的本钱。由于前者用度远远低于后者,从本质上来看,我国的研究与开发用度的会计处理方法属于全部用度化法。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由于研发项目的未来收益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失败风险很高。采用全部用度化法,研发支出计进当期用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而且这种方法核算简单便于操纵。由于计进当期用度,减少了企业当期收益,递延了企业税款上缴,也体现了政府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用意。但是这种做法也显现出不利的一面。主要题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