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供给链信任治理机制(2)
2016-12-23 01:19
导读:(二)信任治理机制对供给链的重要性 供给链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供给链各节点企业突破传统企业组织有形界限,彼此之间
(二)信任治理机制对供给链的重要性
供给链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供给链各节点企业突破传统企业组织有形界限,彼此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有效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终极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供给链所面对的不确定性有三种表现形式:供给链衔接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上;运作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系统运行不稳定和控制失效上;环境的不确定性,指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政策环境的变化给供给链带来的不确定性。正是由于未来太多的不确定性使得供给链节点企业间的信任显得弥足珍贵, 信任治理机制就成为供给链治理逻辑的基础性机制,并贯串于治理逻辑的全过程。
1.供给链信任治理机制是一种使供给链节点企业自动履约的机制。供给链信任治理机制使供给链高效运作,有效地规避了合同控制这种强制性治理机制所不能完全消除的合作风险,在交易关系中创造了自我约束的气力,使得供给链节点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大大减少。同时由于信任机制的作用,供给链节点企业间会表现出对彼此意图和行为的高度信心,并引致节点企业之间的自愿合作行为,产生超越合同的理解,并能基于沟通与共享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构建出整个供给链的核心竞争力。
2.供给链信任治理机制是维系供给链节点企业间效能与存活的重要机制。供给链治理中企业间的信任是保证供给链良好运作的充分必要条件和关键环节。在供给链节点企业间的结构、组织和文化甚至地域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信任机制可大大降低节点间的协调工作量, 减少供给链的交易本钱;信任可促进供给链间的合作,进步整个供给链的快速反应能力; 信任关系的建立避免了供给链中治理的僵化,使企业不必重新选择新的合作伙伴。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供给链节点间信任影响和决定着节点间的交易行为。从发生学角度理解,信任可以看作节点间交易的核心基础,只有存在信任,节点间才可能认定对方产品或其他资源物有所值,从而达成交易。供给链是由信任所支撑的自组织结构,信任被视为解释供给链产生发展的重要变量。在供给链企业中,信任联结合作各方,节点间的信任是实现供给链目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缺乏信任会导致合作的失败。相互信任比能事先猜测、依靠权威或进行谈判等手段更快、更经济地减少供给链内部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并能因此改善供给链的绩效。信任不仅仅是交易的润滑剂,而且是交易的核心。
供给链信任治理机制的构建
笔者以为,供给链信任治理机制的构建应从信任评审机制、信任产生机制以及信任保障机制三方面进行,见图1所示。
(一)信任评审机制
信任评审机制是供给链在选择合作伙伴缔结供给链以及在供给链以后的运作过程中, 对每一合作伙伴和所创建的供给链的市场结构属性、供给链的性质、行为机制、选择者的风险偏好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熟悉的一套经常性的、持续的内部评估审核分析机制。通过这套机制的运行,可得到合作伙伴的合作能力、合作相容性和可靠性的综合度量指标。根据信任评审的结果来确定考察对象的信任类型,如高度信任、中度信任或低度信任。
(二)信任产生机制
由于信任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存在并且被特定的社会设置的动态性所改变,即信任是社会嵌进的。供给链节点企业是通过与他人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嵌进在一个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在这样的社会关系网络内,存在着普遍的信息交流与学习行为。在供给链构建初期,节点企业彼此把握的信息很少,只能依靠声誉、承诺和合作经历来产生供给链节点企业间的初始信任;随着时间的演进和供给链企业间的进一步互动,供给链的生命周期、机会主义行为、相互依靠性以及文化与地域差异等因素将对供给链中产生持续信任发挥重要作用。这个动态过程如图2所示。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供给链治理中信任产生机制夸大的是供给链节点的持续互动机制的建立,它包括节点自身核心能力的增强以及节点间的信息渠道、学习机制的建立,也包括整个社会的声誉形成机制和声誉传递机制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