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陷阱及其法律规(2)
2017-01-12 01:40
导读:(二) 产业整合催化功能 中国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另一重要功能是有利于加速产业整合。Stein(1997)研究表明内部资本市场中的剩余控制权的存在使得决策者可
(二) 产业整合催化功能
中国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另一重要功能是有利于加速产业整合。Stein(1997)研究表明内部资本市场中的剩余控制权的存在使得决策者可以通过“挑选优越者”(Winner Picking)将内部资源配置给最有利可图的项目。中国目前企业均面临产业及产品结构的整合题目。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和盘活国有资产为目的的吞并重组行为异常活跃。由于内部资本市场具有相对于外部资本市场的信息上风,团体通过内部的资本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重整的交易本钱及信息本钱远低于通过外部资本市场来运作。尤其是由于以往政府的“拉郎配”等行政干预行为造成企业内部产业结构混乱,更是迫切需要企业利用内部资本市场运作重新配置已有资源,对非上风、非核心业务进行剥离,将内部的剩余资金投进到核心的上风产业上。
(三) 公司治理改进功能
众所周知,中国公司治理的现状不容乐观。正如外部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本配置的同时也起到了公司治理的作用, 内部资本市场同样具有优化企业治理及内部控制的功能,而且在一定环境下是对外部资本市场治理功能的有效替换。假如某个企业作为一个独立公司存在,当信息不对称严重时,外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通常难以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控制。但假如其处于一个内部资本市场中(即团体的成员企业),高层经营者出于自利目的将利用其信息上风以及内部审计、绩效考核等多种内控工具对下属公司进行更有效的监控。另外,在中国各种企业组织形式中,只有上市公司是比较符合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组织形式,固然其公司治理状况也广受质疑,但至少代表了良好的发展方向。上市公司通过吞并非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企业)构建出的内部资本市场一方面可以硬化被吞并企业的预算约束,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上市公司的组织上风渗透到非上市企业,强化对其经营者的监视与激励。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三、内部资本市场的潜伏陷阱
固然在中国外部市场不成熟的环境下,内部资本市场理应发挥重要功能,但由于中国治理环境存在重大缺陷,内部资本市场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极易发生功能异化,存在诸多的潜伏陷阱。
(一)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
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是内部资本市场的最大潜伏危害之一
③。在美国之外的很多国家(包括中国)普遍存在金字塔型的企业组织结构,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量索取权相分离。在这种组织结构下,控股股东具有潜伏动机将利益从其拥有现金流量索取权较小的部分转移至索取权较高的部分,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利益输送(Tunneling,Johnson-et al., 2000)。团体内部形成的资本市场和要素市场为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这种较为隐秘的方式掏空上市公司提供了可能(Khanna,2000)。
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利益输送的案例已经是屡见不鲜。很多公司由于大股东的机会主义的内部资本市场运作而陷进了严重的财务危机,最为典型的有“三九医药”(000999)、“ST重实”(000736)、“湘火把”(000549),等等。例如“三九医药”2003年年报显示:“三九医药”向控股股东“三九药业”拆借资金余额为162 794.34万元,向终极控股公司拆借资金23 273.98万元,向同属终极控股公司的关联公司借款12 291.55万元,终极导致“三九医药”陷进严重的债务危机(万良勇、魏明海,2006)。而我们的研究表明,由于存在严重的利益输送题目,中国民营团体及地方国有企业团体的内部资本市场并不能有效地缓解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反而使其加重(万良勇,2006)。导致内部资本市场机会主义运作的潜伏原因是复杂的,既可能是由于治理者企图将利益转移至自己的名下,也有可能是由于地方政府出于维护稳定、降低失业率等公共治理的需要将上市公司资金转移至其他非上市国有企业。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过度投资与多元化
内部资本市场的另一个潜伏陷阱是增加了过度投资的可能。由于内部资本市场有利于实现资金的自由调配以及整体上融资能力的增强,因此企业的投资更轻易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