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陷阱及其法律规(4)
2017-01-12 01:40
导读:(一)《公司法》与《证券法》 前文表明,内部资本市场的潜伏陷阱中核心症结就是控股股东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侵害。中国《公司法》、《证券法》相继修
(一)《公司法》与《证券法》
前文表明,内部资本市场的潜伏陷阱中核心症结就是控股股东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侵害。中国《公司法》、《证券法》相继修订并实施以后,在中小投资者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健全、完善的中小投资者保护体系。比如《公司法》第十六条规定公司对公司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必须经过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表决,并且关联人不得参与表决;第二十条规定公司股东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否则将负有赔偿责任;第二十一条规定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治理职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违反前款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除此之外,修订后的两部法律对股东的信息权、表决权、诉讼权等进行了重新界定,比如股东有权了解公司的相关信息;股东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股东会;股东可以提出议案,对董事、监事、高级治理职员进行质询;可以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股东大会的决议,实行累积投票制;股东可以代表公司起诉公司董事、监事、高级治理职员以及其他侵害公司正当权益的人;股东也可以直接起诉相关责任人,等等。此两部法律为遏制内部资本市场的机会主义运作提供了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二)关联交易的禁止性法规
2003年8月,中国证监会与国资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的通知》,提出了纠正与防范利益侵占行为的具体措施(俗称“56号文”)。2003年9月证监会与国资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题目的通知》,进一步对大股东占款清欠作出了规定。这类规则实际上是对团体母公司与下属上市公司间的部分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方式进行了禁止性的规定,使其运作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这些规则出台的直接目的是维护中小投资者的正当权益,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将一些本来具有效任性的正当的内部资本配置行为也一并禁止了。基于此,界及实务界对该等禁止性规则存在一定的争议。杨如彦和孟辉(2004)对关联交易的表明:无论何种情况下,促进讨价还价机制的完善和机会增加都占优于禁止性法律规则。但笔者以为这一结论有赖于两个基本条件假设:信息表露充分以及契约各方拥有对等的契约权力,即订立契约的渠道以及保证契约执行的强制力。而现实中两个条件都不充分。中国国有企业的财务信息至今仍然属于机密,不对外表露,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信息表露质量也不容乐观,比如“三九医药”就曾先后三次被证监会及深交所批评未及时表露资金往来的相关信息。由于股权分置的存在,中小股东只占很小比例,而且出于执行本钱的考虑,很多人选择不参加股东大会参与决议,这就意味着期看通过公司章程以及股东大会决议对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起到实质性规范作用在短时期内是不现实的。保护契约权力的另一重要机制是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尽管中国上市公司也建立了监事会制度、独立董事制度,等等,但是由于产权及股权结构等根本性题目没有解决,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被严重削弱。因此,在现阶段不可能单纯依靠内部契约制约不当的内部资本市场行为。据此笔者以为局部的禁止性规则至少在现阶段具有一定的公道性,至于应当在多长的时期延续则要视公司治理改进与产权改革的速度进程而定(魏明海、万良勇,2006)。
(三)关联交易的信息表露规则
这主要包括由财政部颁布的准则与制度以及证监会和两个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信息表露规范中涉及到关联交易的规定,比如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表露》。这些法规并不直接对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进行禁止性的规定,而是借助进步公司的透明度对其进行间接的管制。这对于降低内部资本市场运行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具有积极意义。但正是由于其属于非禁止性规则,因此其监管效力非常有限,比如在证监会公布对“三九医药”公司及主要责任人未表露“三九医药”公司与其关联公司间巨额的资金往来事项进行处罚的决定后,“三九团体”仍然从“三九医药”转移资金。固然中国关联交易信息表露准则形式上已经比较完备,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真实性与完备性仍然有待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