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实行分享制的合意性研究(上)(4)
2017-08-13 06:40
导读:在探讨如何降低国有企业代理本钱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弄清有代理本钱大小的决定因素及组成部分。 企业中代理本钱存在的根源在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的
在探讨如何降低国有企业代理本钱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弄清有代理本钱大小的决定因素及组成部分。
企业中代理本钱存在的根源在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换言之,代理本钱是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的必然产物、机会本钱 。但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只会使代理本钱出现,不会决定代理本钱的大小,代理本钱的大小取决于企业合同的完全情况、信息的对称状况和激励相容程度。一般而言,合同越完全、信息越对称、激励越相容,则代理本钱越小。在实证的委托代理理论中,代理本钱被具体地定义为不仅仅是经营者的在职消费(包括开销、偷闲等),按照詹森和梅克林的观点,它应当由三部分组成:(1)委托人的监视本钱,即委托人激励和监控代理人,以引导后者为前者利益尽力的本钱;(2)代理人的担保本钱,即代理人用以保证不采取损害委托人行为的本钱,以及假如采取了那种活动将给予赔偿的本钱;(3)剩余损失,即委托人因代理人代行决策而产生的一种价值损失,即是代理人决策和委托人在假定具有与代理人相同信息和才能情况下自行效用最大化决策之间的差异。[15]
三种代理本钱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替换关系。假如委托人的监视支出、代理人的保证支出越高,则剩余损失越小。但这并不即是说总的代理本钱越小,有可能会更高。就我国国有企业而言,由于代理人并不是企业实物资本的所有者,代理人的保证支出可以视为零,从而国有企业的代理本钱取决于监视支出与剩余损失。在剩余损失一定的情况下,控制“内部人控制”题目进而把代理本钱降到最低限度就是如何使监视支出最小。
从理论上说,企业组织形式中存在着代理本钱最小的情况下,即当经营者、生产者同时是所有者时,监视者同时又是监视者自己,监视支出从而代理本钱为零。这种代理本钱为零的情况在古典企业组织形式中普遍存在。但这种代理本钱为零的情况同时会使企业生产效率普遍不高。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选择的是效率更高但代理本钱不为零的企业组织形式。代理本钱为零的古典组织形式固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不可能被采用,但却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经营者或生产者同时又是所有者时,代理本钱之所以为零,在于信息完全对称、激励完全相容。循着这个启示,控制“内部人控制”题目能否找到一种机制,使监视教育与被监视者的信息更为对称,或者使被监视者与监视者的激励高度相容呢?我们以为是能够找到的。这就是使经营者、生产者同时也是所有者或使所有者同时也是经营者、生产者。因此,控制“内部人控制”题目回根到底必须使企业所有权安排由资本独享转化为劳资共享。即通过实行分享制来有效地控制“内部人控制”题目。具体来说: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一,分享制有效改变支薪制条件下的激励不相容状况。由于经营者或生产者同时也是企业所有权的分享者,他们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的目标函数近乎一致,追求所有者效用最大化实际上就是追求自己效用最大化,从而把外部监视转化为了自身的内在激励,从而节省监视用度。
第二,分享制有效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程度。由于有了经营者或生产者(部分或全部)的参与监视,支薪制条件下,作为被监视者的经营者和生产者的信息上风相对缩小,其凭借信息上风从事机会主义作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减少了所有者的剩余损失。
第三,分享制还拓展了监视的渠道。在支薪制条件下,监视者与被监视者之间的监视是自上而下的,外在性的;在分享制条件下,这种监视既有自上而下的,又有平级的,还有自下而上的,既有外在性的,又有内在性的。这些变化使原来由委托支出的监视用度变成了由所有监视者共摊,从而节约了监视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