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企业品牌竞争力建设回顾与展看(5)
2017-08-14 04:45
导读:四、进步宁波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要想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政府宏观层面和企业微观层面两方面同时人手,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
四、进步宁波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要想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政府宏观层面和企业微观层面两方面同时人手,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提升本土品牌的竞争力。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企业品牌竞争力建设中的作用。提升品牌竞争力,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品牌经济崛起的根本保障,具体说来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 加大名牌企业技改力度,进步名牌企业竞争实力。技术及其装备水平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政府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并运用自身财税杠杆,加大对名牌企业的技术改造,进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政府每年应根据企业的申请推出名牌产品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并予以资金与政策支持,从立项、实施到投产、运行实行一条龙服务,加快名牌企业的技术改造速度,不断进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和竞争力,造就一批在全国同行业极具实力的大型名牌企业。
2 实施品牌集群发展,壮大品牌经济规模。围绕打造国际、区域着名品牌,构筑以名牌企业为龙头、以品牌辐射带动配套企业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式,壮大品牌经济规模。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吸引专业化生产的中小企业为品牌企业配套,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区域品牌建设。重点扶持和建设慈溪家电、奉化气动元件、鄞州蔺草制品、象山针织、宁海文具、北仑塑机6个宁波区域名牌培育示范产业,对具有宁波市特定地域特色的产品实施原产地域保护。争取到2010年,培育和建设5个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区域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占全市规模以上产业总量的40%以上,品牌经济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5%以上,使品牌经济成为宁波的主体经济特征。
3 建立健全品牌建设工作机制,促进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政府推动、部分联动、企业主动”的品牌建设工作机制。政府各部分应从土地、资金、水电等资源要素配置,到标准认证、人才培养、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境外商标注册、出口补助、政府优先采购等各方面予以鼓励和扶持,全方位加强对品牌企业的扶持力度。深进实施以品牌、专利、技术标准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坚持“质量一创新一标准一品牌”四位一体发展方针,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品牌集成化,促进企业自主品牌建设,进步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4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品牌信誉治理的机制和环境。指导和协助企业建立品牌信誉危机治理程序,加强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管,维护品牌的质量信誉。同时,完善品牌、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打击假冒伪劣,维护企业知识产权,规范企业竞争行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建立行政执法和司法联动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办力度,降低企业的自主创牌本钱,创造有利于品牌健康成长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
5 发挥协会中介的协调作用,为品牌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培育品牌评估中介机构,建立完善的品牌评估制度,尽快组建一套客观、公正、科学、体现中国特色的评价品牌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和量化指标,以保证评估的科学性;建立跨行业上风品牌企业协会,发挥沟通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积极为企业提供品牌推介与评价服务、法律服务、会计审计服务、信息服务、
培训服务、人才引进服务、研发服务、技术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各种形式的服务,加快推进品牌之都建设工作;构筑信息平台,及时发布与品牌建设活动有关的信息,为企业进步品牌竞争力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帮助企业正确决策,以便减少企业的决策失误,
(二)进步品牌竞争力的微观对策。企业是品牌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品牌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进步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可从以下几个环节人手:
1 进行资产重组,通过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同盟进步国际竞争能力。名牌企业首先要具有一定的规模,才有可能具备较强的实力从事技术的引进、开发与创新,进行大规模广告宣传,建立完善的销售与服务网络以及开展企业国际化经营,从而保持持久的品牌竞争力。当前,可通过以宁波名牌企业为龙头的资产重组,通过市场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团体,与国际跨国公司建立战略同盟,扩大名牌企业规模,不仅降低企业交易本钱,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而且增强应对跨国公司的竞争实力及与之合作时的讨价还价能力。目前,维科与日本“KOYO”、永发与欧洲“COFFRES-FORTS SOLON”企业、广博与荷兰HENZO公司、雅戈尔与美国KWD都建立了战略同盟,逐步由竞争转为竟合,与“巨人”同行,实现双赢,为企业品牌国际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