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大股东控制与内部人控制的比较分析(6)

2017-08-19 06:43
导读:2、 建立完善的监视机制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内部监视 在公司治理结构内构造新的制衡气力,这是控制内部人控制的关键。 首先,公司治理结构

2、 建立完善的监视机制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内部监视
在公司治理结构内构造新的制衡气力,这是控制内部人控制的关键。
首先,公司治理结构是控制内部人控制的制度安排,解决内部人控制题目必须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手,加强公司内部相关机构对内部人的监视是解决题目的基本立足点。治理结构不规范,内部监视不到位是产生“内部人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董事会、监事会作为对内部人实施监控的法定机构,理应承担起实现有效监控职能的主要责任:一是要果断纠正董事长与总经理高度重合的题目,改变董事长、总经理甚至党委书记“一身兼”的现象,为董事会有效发挥其监控职能提供条件条件,“董事会中应有很大的部分是非挂历董事”⑤。二要按照法律要求,切实加强监事会的地位和作用。按《公司法》的规定,监事会所实施的的监视实际上属于所有者监视,因而,监事会作用发挥得好,内部人控制的题目就轻易预防和解决。赋予公司监事股东大会召集权、随时监视权等更多的权限,使监事职员的任免及收进不受公司经营职员的控制。
其次,在公司运营过程中建立规范、透明的企业运行机制,构成对内部人的有效监视和约束,是解决内部人控制的又一个良方。企业运行机制不规范,缺乏透明度是产生“内部人控制”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要有效遏制“内部人控制”,就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规范、透明的企业运行机制,加强对其内部人的监视和约束。如严格执行《企业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财经法规;建立科学的政务公然制度,规范经营绩效考评体系,公然经营绩效考评结果。
(2)科学安排制度和环境,设立外部监视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与健康发展,内部人控制题目的解决,单靠企业从自身努力是无法达到效果的,特别是在资本市场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必须在全社会构造适当的制度安排,引进出资者、司法、政府等部分对内部人的制约,充分保障所有者的利益。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首先,从制度环境来说,应营造严格规范的法律法规,保障企业健康运行。
通过行政法规的形式,落实对股东利益的保护。内部人控制作为委托代理过程的必然产物,只有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进行控制,才能真正使内部人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追求的目标。如确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答应股东为自身利益以股东身份向公司或其它权力侵害人提起诉讼;当公司不能按时分红派息时必须接受审查;公司内部人的报酬要向股东公然。
其次,从监控主体的角度来看,所有者、政府相关部分、银行等机构都应加进监控的行列,共同构建对内部人的监控机制,实现对内部人的有效监控。其中所有者监控是关键,尤其是对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约束严重不足,“内部人控制”现象突出。因此,必须强化所有者监控职能,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的治理与运营新体制,为规范、有效地发挥所有者监控职能提供体制保证,形成所有者对内部人的有效监控机制。
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部分对企业治理职员的监视和约束作用也必不可少。要创造条件,确保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公正性;同时要对其建立明确的责任约束制度,避免其成为 “内部人控制”的“共谋人”。必须建立经常性、制度化和责任明确的政府审计制度,规范和加强政府对企业的行政监视。当前为加强对内部人的有效监控,尤其需要建立对企业高管职员的定期审计制度和离任审计制度,并使审计职员对审计结果承担明确责任,以此充分发挥审计部分对控制内部人控制的作用。

注释:
①马惠,姚晓方:《浅析治理层收购中内部人控制题目》,《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7期。
②何志毅:《上市公司案例》,2003年版,第211页。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③何志毅:《上市公司案例》,2003年版,第211页。
④Berle,A﹒A﹒and Means,G﹒C﹒(1932):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orty, Harvourt,Brace and World, Inc﹒,New York, revised edition(1967)﹒
上一篇:如何发展中国中小企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