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離騷》“三后”即新蔡楚簡“三楚先”說——

2013-06-12 01:03
导读:古代文学论文毕业论文,《離騷》“三后”即新蔡楚簡“三楚先”說——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楚辭·離騷》:“昔三后之純粹兮,固
 《楚辭·離騷》:“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三后”指誰?歷來注家衆説紛紜,但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認爲是上古三皇五帝或三代的三位賢君。如王逸《楚辭章句》云:“謂禹、湯、文王也。” [1]朱熹《楚辭辯證》云:“疑謂三皇,或少昊、顓頊、高辛也。” [2]王樹柟《離騷注》云:“三后謂黃帝、顓頊、帝嚳也。” [3]另一類則認爲“三后”是楚的三位先公先王。如汪瑗《楚辭蒙引》云:“此只言三后而不著其名者,蓋指楚之先君耳。……吾嘗謂顓頊高陽氏為楚之鼻祖矣,其餘如祝融氏、季連氏、鬻熊氏,及熊繹為受封之始,熊通為稱王之始,熊貲為遷都之始,皆楚之先君有功德所當法焉者也,但不知其何所指耳。昔夔不祀祝融、鬻熊而楚成王滅之,則二氏為楚之尊敬也久矣。然此所謂三后者,以理揆之,當指祝融、鬻熊、熊繹也。” [4]王夫之《楚辭通釋》云:“三后,舊說以爲三王,或鬻熊、熊繹、莊王也。” [5]戴震《屈原賦注初稿》云:“三后,卽下‘前王’,謂楚之先君賢而昭顯者。故不具其名,今未聞。(自注:余以下‘前王’證之,屈子所言,當先及本國。其但云‘三后’者,猶周家言‘三后在天’,卽指太王、王季、文王。在楚言楚,其熊繹、若敖、蚡冒乎?) [6]近現代學者大抵祖述上述這兩類說法,只是具體觀點有所不同而已。[7]

我們是贊同第二類觀點的。首先,三皇五帝中的任何三位在先秦文獻中都沒有被合稱爲“三后”的,朱熹和王樹柟的説法自然不可信王逸的説法流行最廣,其實也是有問題的。“三后”一詞見於《左傳》昭公三十二年史墨與趙簡子的對話中,原文說:“三后之姓,於今为庶,王所知也。”杜預注:“三后,虞、夏、商。”孔穎達疏:“從周而上,故數此三代。”都是把這裡的“三后”理解為虞、夏、商的賢王舜、禹、湯,而不是禹、湯、文王而且史墨只說“三后”,似是當時習語,人所共知者,故無需具體指明。屈原之時,去史墨未遠,周王尚存,其言“三后”,若用來指稱上古三位賢君,未必異於史墨,也應該是指舜、禹、湯,而不是禹、湯、文王。然而《離騷》“昔三后之純粹兮”的下文就有“彼堯舜之耿介兮”,若“三后”指舜、禹、湯,則與下文犯重,故屈原所言之“三后”當非史墨所言之“三后”。

再從另一方面看,當《楚辭》提到上古數位賢君的時候,也沒有籠統稱之爲“幾后”的例子,都是直呼其名號。如稱“堯舜”(《離騷》“彼尧舜之耿介兮”、《九章·哀郢》“尧舜之抗行兮”),稱“湯禹”(《離騷》“汤禹俨而祗敬兮”、“汤禹严而求合兮”、《九章·懷沙》“汤禹久远兮”),稱“湯武”(《九章·惜往日》“不逢湯武與桓繆兮”)。所以從《楚辭》的用語習慣來看,把《離騷》的“三后”解釋為上古的三位賢君也是缺乏根據的。

戰國時人若欲籠統地指稱三代的三位君主,習慣的稱呼不是“三后”,而是“三王”。如《儀禮·士冠禮》:“周弁,殷冔,夏收,三王共皮弁素积。”《禮記·中庸》:“子曰:‘吾說夏禮…吾學殷禮…吾學周禮…故君子之道…考諸三王而不繆…。”這兩例“三王”顯然是指夏、商、周三代的君王。又如《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趙岐注:“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是也。”《孟子·離婁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趙岐注:“三王,三代之王也。”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子羔》把禹、契、后稷合稱之爲“三王”[8]13號簡),“三王”的用法和傳世文獻類似。所以從戰國時代的用語習慣來看,把《離騷》“三后”解釋為三代的三位賢君也是不合適的。

上引戴震說:“三后,卽下‘前王’”,這是很有見地的。“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的下文有“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衆所周知,《楚辭》習慣以芳草喻賢臣,“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是說三位賢明的先王有眾賢臣輔佐他們。“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是說自己要前後奔走,效法賢明的先王,以輔佐今王。“忽奔走以先後”的人,正是今日之“眾芳”,然則“三后”對應的正是“前王”,即楚國的先王。戴震又認爲:“其但云‘三后’者,猶周家言‘三后在天’。”所引“周家言”卽《詩經·大雅·下武》:“三后在天,王配于京。”“三后”指周之先祖太王、王季、文王。另外周人詩歌中還有“二后”,如《大雅·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二后”指周文王、周武王。《下武》和《昊天有成命》都是周人的詩歌,其稱“二后”、“三后”,指的都是周人的先祖。《離騷》是楚人的詩歌,其稱“三后”,也應該是指楚人的先祖。由上述這兩條證據,戴震得出結論:“三后,謂楚之先君賢而昭顯者,故徑省其辭,以國人共知之也。”[9]我們認爲他舉出的證據是堅實的,結論也是可靠的。現代很多研究楚辭的學者也正是這麽看的,如游國恩先生云:“汪瑗、王夫之、戴震、馬其昶均以三后為楚之先王,說復小異,亦皆可通,而汪、戴二說更近情理。第以證據不足,未可遽指為確詁耳。” [10]姜亮夫先生也認爲王夫之、戴震的説法“雖有論證不敢肯定,而説理自較歷來諸家為翔實可通。又屈子於古帝王無總統言之者,三王(引者按:當是‘三后’)自不當以三皇五帝論。指楚之先王言,於屈說為順適。”[11]

戰國楚墓出土的卜筮祭禱簡里經常出現楚國先公先王的名號,給我們探討《離騷》“三后”的真相提供了新的綫索。

河南新蔡葛陵村楚墓出土的祭禱簡中多處提到“三楚先” [12](下面引用簡文除了需要討論的先公先王名號外,盡量用通行字。凡加“ ”的,表示原簡文有殘缺;凡加“…”的,表示所引簡文有所刪節。):

薦三楚先各 (《新蔡》甲三:105

就禱三楚先屯一牂… (《新蔡》甲三:214

就禱三楚先屯一牂… (《新蔡》乙一:17

就禱三楚[] (《新蔡》乙三:31

…舉禱三楚先各一牂… (《新蔡》乙三:41

三楚先、地主、二天子、 山、北[] (《新蔡》乙四:26

…就禱三楚[] (《新蔡》零:314

另外楚簡中還有多處提到“楚先”。一種是“楚先”後列出先祖名號的:

⑻…舉禱楚先老僮(童)、祝 (融)、 (鬻)酓(熊)各一牂。…(《包山》2·217

⑼…舉禱楚先老僮(童)、祝 (融)、 (鬻)酓(熊)各兩 。…(《包山》2·237

…舉禱楚先老童、祝 (融)、 (鬻)酓(熊)各兩牂。… (《新蔡》甲三:188197

就禱楚先老 (童)、[] (《新蔡》甲三:268

先老 (童)、祝[] (鬻)酓(熊)各一牂 (《望山》一·120+《望山》一·121[13]

[]先老 (童)、[]融各一牂 (《望山》一·122+《望山》一·123[14]

另一種是“楚先”後不列出具體的先祖名號:

…楚先既禱 (《望山》一·124

甲戌 乙亥禱楚先與五山… (《新蔡》甲三:134108

於楚先與五山 (《新蔡》零:99

經過多位學者的研究,簡文⑻——⒀的老童(或作老僮、老 、老 )、祝 酓(或作 酓)沒有問題就是文獻中楚國的先祖老童、祝融、鬻熊[15]。簡文⑴——⑺的“三楚先”無疑就是簡文⑻——(10)的“楚先老童、祝融、鬻熊”。《左傳》僖公二十六年記載楚成王以夔子不祀祝融、鬻熊為由攻滅了夔國,汪瑗因此認爲“二氏為楚之尊敬也久矣”。新蔡簡的發現不僅證實了《左傳》的記載和汪氏的推斷,更説明老童、祝融和鬻熊是楚人祀典中一個固定的搭配。當標明“三楚先”的時候,因爲“國人共知之”,所以不必再具體列出三位先祖的名號;當具體列出這三位先祖名號的時候,“楚先”前面自然也就不必再標明數字“三”了。就像殷墟卜辭中有“二示”、“三示”、“四示”、“五示”、“六示”、“七示”、“九示”、“十示”、“廿示”,當時的商朝人都知道具體指誰,所以常常就不再標明或不全部標明所指的先祖名號了[16]。(11)——(13)簡文殘缺,從(13)知道受祭的“楚先”可以只有老童、祝融兩人,而不數鬻熊,所以(11)中“祝融”後面也許原有“鬻熊”,也許沒有。至於(14)——(16)簡文中的“楚先”,前面既無數字,後面也不列出具體名號,所以不清楚到底包括那些先祖。從新蔡簡來看,三楚先既可以獨祭的情況(辭例1235),也可以與地主、二天子、 山、北方等神靈合祭(辭例6),而楚先也可以與五山合祭(辭例16),所以“楚先”包括“三楚先”和不包括“三楚先”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1]    

上一篇:竹書《周易》劄記(四則)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