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在此过程中,美国的思路是,与其让市场里的小鱼小虾混战,不如放松对于大公司和传统电视网的限制,让它们能够依靠其扎实的专业基础、经济背景和良好的社会声誉迅速占领新的传播渠道。管理者通过放松管制,其实获得了更好的管制主动权。反过来,传统上受到珍视的价值观念和大台声誉也能够得到维护。而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则发现,在新传播渠道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公营电视体制限于自身的原因无法将市场的力量有效放大。因此,虽然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在1983年开办卫星电视的尝试中铩羽而归,但到1990年外部条件更成熟的时候,依然是他旗下的天空电视台,而不再是传统上独大的BBC挑起了卫星电视的大旗,一路高歌突进,反过来推动了BBC直面多少有点“惨淡”的市场现实,大跨步地向着数字化的方向锐意改革。
二、内容并非“为王”
放松管制的媒介政策取向,同“信息化社会”的进步脱不了干系。新的经济格局、技术格局以及与之相伴的信息传播格局,如同三驾马车拉着整个社会快速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如果我们将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看作是电视传输渠道扩张肇始的话,那么数字化技术则将这种扩张放大到几何级。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传输方式,所代表的甚至不再仅仅是传输的硬件基础,而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了。
电视传输渠道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整个产业格局的变化,是所有人都未曾经历过的。即使是在传统领域拥有丰富投资经验的电视台、网,乃至专门投资机构,都有些手足无措和兴奋过度。放松管制之后适逢网络神话泡沫的膨胀,金融风暴之后新一轮投资热钱也正寻找出口。因此,二十一世纪初的几年间,几桩天文数字的媒介并购案也就顺理成章地出笼了。
按照规模经济的基本思路,传输渠道增长意味着这个产业规模的扩大,似乎外部市场也扩大了,而同时,几何级数增长的传输渠道并不要求传输硬件的几何级数增长(几百套数字节目可以打包压缩在一条传输线路中传送,而并不需要增加几百条单独的传输线路),因此,至少在传输渠道上的相对成本下降了。数字技术和卫星技术,使得电视节目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得到传输,理论上形成了一个不断增长的外部规模市场。在电视机构内部,传输渠道的增长又降低了相对成本。因此,渠道的不断扩展成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从世纪之初一直延续至今的媒介并购,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历程。特别是在早期,以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并购案为代表,内容——渠道的结合虽然是作为未来市场价值增长的核心点被提出来的,但是真正的逻辑核心却是“渠道中心论”,技术的神话变成了渠道的神话,后者成为传统媒体内容在新世纪的弥赛亚。
但今天我们再次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却可以发现,这种以技术神化为基础的渠道中心论思想,并没有将传统媒体带出多远。渠道和内容的简单拼贴并没有带来真正的规模效益。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规模经济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歧异优势。所谓歧异优势是指是一种差别优势,是产品在品质、功能等方面的独特性。具备独特性的产品具有不完全替代性,凭此可以阻止替代品的竞争。
看今日的媒介并购,虽然数额依然巨大,但是相互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仍然以当年轰动一时的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的并购案为例,两家看重的是内容的渠道出口,是传统的内容巨头和新兴的渠道巨头的结合。而默多克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收购了FOX电视网,但是直到2003年,他才成功地从休斯公司手中买到卫星电视公司DirectTV,从而造就了媒体帝国真正的渠道基础。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在两家巨头之间调和不同的文化显然是一件难事,否则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不成功的并购了。而像默多克这样处于上升期,同时在内容和渠道建设上拓展的方式也许才真的能够将一种公司文化贯彻下去。
渠道的价值在于,如果节目内容是过剩的,商业价值决定于兑现环节,即面向消费者的渠道。而内容的价值在于,如果渠道是过剩的,那么内容就会成为相对稀缺的资源,盈利的关键变成了谁拥有更好的内容。
几十年来,有线电视一直是时代华纳的核心业务和最大的利润来源。但是最近时代华纳却在考虑减持旗下有线电视子公司的股份。虽然迄今这还停留在计划阶段,但是一旦实行,这将极大地改变该公司的性质,从而由传统的媒体公司向真正的“全媒体”内容提供商转变。默多克在全球范围内的上星落地行动,一方面是为了扩大盈利基础,另一方面却仍然是一家新兴的媒体公司不断融入主流媒体圈的努力。渠道本来就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基于数字技术、网络和卫星传输技术的电视传输渠道的扩张,也曾经让“内容为王”成为一句流行语。传输渠道限制的图谱曾经让所有人欢呼雀跃,但是当大家缓过神来的时候,却发现如果没有好的内容,空守着几百个频道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更何况频道资源仍然在不断增加,网络更是一个几乎没有技术边际的空间。进入门槛降低之后,这也不再是排他性的独特优势。这时,谁有好的内容,好看的节目,自然就应当成为市场的宠儿。2005年索尼收购米高梅,正是看中了后者拥有的 4000多部电影的资料库,从而能够让索尼掌握美国电影市场50%的影片资源。
但是所谓“内容为王”依然是一种简单思维,遵循的是同技术基础之上的“渠道至上”一样的逻辑。因为按照规模经济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