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经典背反及其他美文学毕业论文网

2013-07-01 01:52
导读:英美文学论文毕业论文,经典背反及其他美文学毕业论文网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内容摘要:文学一路走来,其并非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童年的
内容摘要:文学一路走来,其并非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童年的神话、少年的传说、青年的戏剧、中年的小说、老年的传记是一种概括;由高向低、由强至弱、由大到小等等,也不失为是一种轨辙。当然,这些并不能涵盖文学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事实上,认知与价值、审美与方法等等的背反或迎合、持守或规避所在皆是。况且,无论“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文学及文学经典是说不尽的,这也是由人、由时代社会及经典本身的复杂性、丰富性所决定的。关键词:经典背反下现实主义跨国资本主义 
  作者简介:陈众议,文学博士,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现任社会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作品有《拉美当代小说流派》(1995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评传》(1999年)、《博尔赫斯》(2001年)、《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研究》(2007年)、《堂吉诃德的长矛》(2008年)等。 
  迄今为止,世界文学明显呈现出自上而下及由外而内、由强到弱、由宽到窄、由大到小的轨迹。所谓自上而下,是指文学的形而上形态逐渐被形而下倾向所取代。倘以古代文学和当代写作所构成的鲜明反差为极点,神话自不必说,东西方史诗也无不传达出天人合一或神人共存的特点,其显著倾向便是先民对神、天、道的想象和尊崇;然而,随着人类自身的发达,尤其是在人本取代神本之后,人性的解放以几乎不可逆转的速率使文学完成了自上而下、由高向低的垂直降落。如今,世界文学普遍显示出形而下特征,以至于物主义和身体写作愈演愈烈。以法国新小说为代表的纯物主义和以当今中国为代表的下半身指涉无疑是这方面的显证。前者有罗伯·葛里耶的作品。葛里耶说过,“我们必须努力构造一个更坚实、更直观的世界,而不是那个‘意义’(心的、社会的和功能的)世界。首先让物体和姿态按它们的在场确定自己,让这个在场继续战胜任何试图以一个指意系统——指涉情感的、社会学的、弗洛伊德的或形而上学的意义——把它关闭在其中的解释理论。”“’与此相对应,近二十年中国小说的下半身指向一发而不可收。不仅卫慧、棉棉们如此,就连一些曾经的先锋作家也纷纷转向下半身指涉,如余华的《兄弟》、苏童的《河岸》等等,是谓下现实主义。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方“嬉皮士文学”、“新小说”或拉美“波段小说”中便颇见其端倪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由外而内是指文学的叙述范式如何从外部转向内心。关于这一点,主义时期的各种讨论已经说得很多。众所周知,外部描写几乎是古典文学的一个共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明确指出,动作(行为)作为情节的主要载体,是诗的核心所在。亚里士多德说,“从某个角度来看,索福克勒斯是与荷马同类的摹仿家,因为他们都摹仿高贵者;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又和阿里斯托芬相似,因为二者都摹仿行动中的和正在做着某件事情的人们”(42)。但同时他又对悲剧和喜剧的价值作出了评判,认为“喜剧摹仿低劣的人;这些人不是无恶不作的歹徒——滑稽只是丑陋的一种表现”(58)。这一定程度上道出了古希腊哲人对于文学崇高性的理解和界定。此外,在索福克勒斯看来,“作为一个整体,悲剧必须包括如下六个决定其性质的成分,即情节、性格、语言、思想、戏景和唱段”,而“事件组合是成分中最重要的,因为悲剧摹仿的不是人,而是行动和生活”(转引自亚里士多德64)。恩格斯关于批判现实主义的论述,也是以典型环境为基础的。但是,随着文学的内倾,外部描写逐渐被内心独白所取代,而意识流的盛行可谓世界文学由外而内的一个明证。 
  由强到弱则是文学人物由崇高到渺小,即从神至巨人至英雄豪杰到凡人乃至宵小的“弱化”或“矮化”过程。神话对于诸神和创世的想象见证了初民对宇宙万物的敬畏。古希腊悲剧也主要是对英雄传说时代的怀想。文艺复兴以降,虽然个人主义开始抬头,但文学并没有立刻放弃载道传统。只是到了20世纪,尤其是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时期,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才开始大行其道。而眼下的跨国资本主义又分明加剧了这一趋势。于是,宏大叙事变成了自话自说。 
  由宽到窄是指文学人物的活动半径如何由相对宏阔的世界走向相对狭隘的空间。如果说古代神话是以宇宙为对象的,那么如今的文学对象可以说基本上是指向个人的。昆德拉在“受到诋毁的塞万提斯遗产”中就曾指出,“堂吉诃德启程前往一个在他面前敞开着的世界……最早的欧洲小说讲的都是一些穿越世界的旅行,而这个世界似乎是无限的”。但是,“在巴尔扎克那里,遥远的视野消失了……再往下,对爱玛·包法利来说,视野更加狭窄……”而“面对着法庭的K,面对着城堡的K,又能做什么?”(9-11)但是,或许正因为如此,卡夫卡想到了奥维德及其经典的变形与背反。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由大到小,也即由大我到小我的过程。无论是古希腊时期的情感还是我国古代的文以载道说,都使文学肩负起了某种集体的、民族的、世界的道义。荷马史诗和印度史诗则从不同的角度宣达了东西方先民的外化的大我。但是,随着人本主义的确立与演化,世界文学逐渐放弃了大我,转而致力于表现小我,致使小我主义愈演愈烈,尤以当今文学为甚。固然,艺贵有我,文学也每每从小我出发,但指向和抱负、方法和视野却大相径庭,而文学经典之所以比史学更真实、比更深广,恰恰在于其以己度人、以小见大的向度与方式。 
  且说如上五种倾向相辅相成,或可构成对世界文学的一种大处着眼的扫描方式,其虽不能涵盖文学的复杂性,却多少可以说明当下文学的由来。如是,文学从摹仿到独白、从反映到窥隐、从典型到畸形、从审美到审丑、从载道到自慰、从崇高到渺小、从庄严到调笑……“阿基琉斯的愤怒”变成了麦田里的脏话;“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变成了“我做的馅饼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一、历史或由来 
   
  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虽然不完全受制于生产力和社会水平(况且文学大都来自作家的个体劳动,所面对的也是作为个体的读者,因此是一种个人化的审美和认知活动,壬见,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并不意味着平等。它仅仅是文化思想领域的一次狂欢,极容易让人麻痹、以为这世界真的已经自由甚至大同了。而这种可能的麻痹对谁最有利呢?当然是跨国资本。虽然后现代主义留下的虚无状态不只是在形而上学范畴,其怀疑和解构却明显具有悲观主义,甚至虚无主义倾向,并已经对世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客观上却以貌似多元发散的态势在全球蔓延。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化和多元性其实也是一个悖论,说穿了是跨国资本主义的一元论。而整个后现代主义针对传统二元论(如男与女、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西方和东方等等)的解构风潮恰恰顺应了跨国资本的全球化扩张:不分你我,没有中心。于是,文化推波助澜,使世界在极端的文化相对主义和个人主义狂欢面前愈来愈莫衷一是。于是,我们很难再用传统的方式界定文学、回答文学是什么这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借用昆德拉关于小说的说法,或可称当下的文学观是关乎自我的询问与回答。这就回到了哲学的千古命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只不过哲学的这个根本问题原本是指向集体经验的,而今却愈来愈局限于纯粹的个私表演了。 
  以上所说的只是当代文学或文化景象的小小一斑。与此同时,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创作界,拥抱传统、追寻大我的还大有人在。历尽解构,从认知到方法的重构也愈来愈为学界所期待。再说生活是现实的;跨国公司在全世界取得的业绩和利润也是实实在在的,一点都不虚幻。盖茨们才不管那些玄而又玄的理论呢,尽管这些理论如何违背初衷并客观上不同程度地帮了他们的忙:消解传统认知(包括经典)及其蕴涵的某种民族的认知、价值与审美认同。 
  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传统殖民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而业已完成资本的地区垄断和垄断的帝国主义正以跨国公司的形式,即所谓“全球化”对第三世界实施渗透和掠夺。因此,无论初衷如何,后现代主义理论客观上大都有利于跨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构传统认知方式,淡化意识形态。这些思潮首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对苏联、东欧产生了影响:导致了文化思想的多元,意识形态的淡化以及随之出现的新思维等等。九十年代以来,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虚拟文化又对上述“后主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与九十年代实施的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多少包含着贝尔等人对于世界发展态势的估量。像“人权高于主权”以及文化冲突论等等,只有在资本完成了地区垄断和国家垄断并实行国际垄断的情况下才可能提出,也最符合跨国资本的利益。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于是,在当下势不可挡的“全球化”进程中,在跨国资本主义时代,在“去精英化”的大众消费时代,在人类从自然繁衍向克隆实验、从自然需求向制造需求转化的时代,文学当何去何从? 
   
  二、经典及背反 
   
  世界文学这么款款走来,恰好于20世纪末化合成形形色色的后现代形态。而后现代文学的出现客观上又正好顺应了跨国资本主义时代极端个人主义的推演与发散(“人权高于主权”便是其典型论调)。但是,过程中始终不乏奇崛的背反及由此化生的特殊丰碑,比如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悲剧,又比如《神曲》和《堂吉诃德》、《人生如梦》和《浮士德》、《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人间喜剧》和《战争与和平》、《尤利西斯》和《变形记》,以及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等。一如童年的神话、少年的史诗、青年的戏剧、中年的小说、老年的传记,这自然不能涵盖文学及文学经典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事实上,认知与价值、审美与方法等等的背反或迎合、持守或规避所在皆是。况且,无论“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经典往往又是说不尽的。这也是由时代社会和经典本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所生发的。 
  话说20世纪文学一头扎进了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死胡同。小我取代了大我,观念取 代了情节。但加西亚·马尔克斯不苟且,他的《百年孤独》居然逆历史潮流而动,演绎了一部可歌可泣的经典神话:从创始到末日、从神谕到逃遁到神谕灵验。无论他是在有意反动,还是无意间让文学来了个大逆转、大回环,马孔多和布恩蒂亚家族的命运无不令人迁思《圣经》之类的古老神话、英雄传说时代的神奇故事。是的,它是一部完整的神话,从马孔多的创立和布恩蒂亚家族的繁衍到洪水和世界末日的降临。在此过程中,神和人相生相克、人和鬼相濡以沫。它又是一部典型的英雄传说,一如古希腊悲剧《奥狄浦斯王》所昭示的那样,神谕一逃避命运一预言灵验正是布恩蒂亚家族乃至拉丁美洲民族和整个美洲的一个完满的故事。这一方面应了原型批评派的猜想,另一方面却是世界文学经典之旅的一座高耸的航标。 
上一篇:从“历史编撰元小说”的角度看《法国中尉的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