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后现代性与价值反思

2013-06-05 01:16
导读:现当代文学论文毕业论文,浅谈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后现代性与价值反思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中国批评 失语 文化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中国批评 失语 文化语境 误读

  论文摘要: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冲击,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中国批评,在价值取向和思维向度上,呈现了不同以往的一种后现代景观。后现代主义批评为久经“失语”尴尬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觅寻了一种崭新的理论话语。然而,作为在他者“影响的焦虑”下的新生儿,其对西方后现代话语形式的直接挪移,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文化失语”之处境。基于中国当下的文化语境,批判地消化和吸收西方后现代主义,完备具有本土特征的理论形态,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应有的学术自觉。

  新时期以来,随着国门的再度打开,国外各种文艺思潮蜂拥而人。后现代主义作为对西方影响广泛的一股文化思潮,也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悄然而至,对中国当代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正确认识和对待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并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后现代景观进行文化反思,对于中国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后现代主义是在批判和反思西方、、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产生于2O世纪6O年代,80年代达到鼎盛,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所谓后现代主义,即“现代主义之后”,它的出现,标志着对现代主义异乎寻常的逆转和反拨。现代主义是近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实践在文化、意识领域内的表现,它在各个领域与宗教绝对权威的封建性和古典性形成鲜明对立,其核心是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即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理性,反对蒙昧。表面看来,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似乎绝然对立,而从本质上来说,后现代主义可谓是对现代主义理性批判精神的彻底发扬。按照伊格尔顿的看法:“后现代性是一种思想风格,它怀疑关于真理、理性、同一性和客观性的经典概念;怀疑关于普遍进步和解放的观念;怀疑单一体系、大叙事或者解释的最终根据。与这些启蒙主义规范相对立,它把世界看作是偶然的、没有根据的、多样的、易变的和不确定的,是一系列分离的文化或者释义,这些文化或者释义孕育了对于真理、和规范的客观性,天性的规定性和身份的一致性的一定程度的怀疑。”他还说:“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风格,它以一种无深度的、无中心的、无根据的、自我反思的、游戏的、模拟的、折衷主义的、多元主义的反映这个时代性变化的某些方面,这种艺术模糊了‘高雅’和‘大众’文化之间,以及艺术和日常经验之间的界限。”这些描述应该说总体上把握了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

  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种完全独创性的文化思潮,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基础,它是现代西方一些背景不同、来源各异的思潮、流派、观念的杂合体,这种杂合而成的“新生儿”总体折射出当代裂变的征候。后现代主义最突出的理论特征是反叛性与解构性,即对已经形成的各种权威性的传统观念、理论范式、原则规范等的怀疑、批判、颠覆和消解。一是对理性主义的颠覆。所谓理性主义,是指西方源于古希腊文化传统的一种推崇知识与理智的主流文化思潮。随着革命的巨大胜利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理性主义在人类近现代被推向了极点,不仅在科学领域取得了统治地位,也在社会领域成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后现代主义反对当代理性主义的恶性发展所导致的疯狂的科学拜物教,认为科学理性破除了奴役、压抑的根源,却又设置了新的奴役和压抑,给科学进步一个错误的解释,带来了社会的精神裂变,导致了当代人精神世界的沦落。因此,后现代主义强调发展一种有价值的、创造性的多元价值观,大力倡导非理性主义,对现代性的观念、理论以及理性进行了无情的颠覆和解构。二是对基础主义的消解。所谓基础主义,就是泛指一切认为人类的知识、文化都具有某种绝对的理论基础的学说。西方的传统哲学都是基础主义哲学,它在本质上试图以一种还原论的方式为世界推演出一个绝对可靠的基础,并把这种基础看作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绝对准则和依据。后现代主义认为,这种基础主义不仅是西方文化的一种形而上的积习,而且必然导致一种所谓的“权威话语”的垄断统治,从而最终走向人类文化上的霸权主义。后现代主义强调事物的多样性、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从根本上否定了作为世界基础而存在的终极本体。三是对中心主义的破除。西方传统哲学不但为基础主义所规定,也为中心主义所占据。古代社会,人们尊崇自然,认为自然是宇宙的中心;到中世纪时,人们开始转向尊崇上帝,认为上帝是主宰宇宙的中心;现代社会,人们则把作为主体的人看作是万事万物的中心。这种人类中心主义随着工具理性的发展,随着人对自然征服的节节胜利而愈演愈烈,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后现代主义宣称“人的死亡”,提出人不是独立于世界万物的实体,而是世界的一部分;主张消解主客之分,破除二元模式中主体的中心地位,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体现了一种自觉的反中心主义的。这种对自我中心的戕伐最终导致了思潮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重要转向。

[1]    

上一篇:论《野草》中的现代性意识 下一篇:试论鲁迅与张爱玲小说创作思路与表现方法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