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溶栓治疗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2013-06-02 01:01
导读:临床医学论文毕业论文,溶栓治疗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肺复苏(CPR)后的静脉溶栓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肺复苏(CPR)后的静脉溶栓的应用。方法 心肌梗死并发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26例。甲组14例,心肺复苏后即刻静脉给予尿激酶150~200万U,30min内静脉注射;乙组12例,在成功实施心肺复苏术后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然后监测自主循环和呼吸恢复率,24h存活率及出院存活率,自主循环和呼吸恢复时间及出血发生率。结果 甲组在各项指标参数上明显高于乙组,在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乙组。结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肺复苏后所进行溶栓治疗,能更明更好的恢复患者的各项心扉功能指标。
心肺复苏  溶栓治疗  存活率
        心肺复苏(CPR)是挽救心跳骤停患者生命最常用和最基本的生命支持技术,但是由于CPR的成功率低和因缺血、缺氧并发症导致许多的预后病症是这项技术的关键所在[1]。如何提高CPR的成功率、并有效降低因循环中断导致的重要脏器缺血、缺氧等并发症,一直以来是临床急诊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通过溶栓治疗可以提高CPR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问题。我院自2007年开始采用CPR早期加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方式取得了一些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的是我院2007年1月到2010年10月间收治的符合AMI诊断标准的,在治疗中出现心跳骤停的26例患者。年龄在35-67岁之间,平均年龄55.5岁,男性16名。女性10名。随机将病患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施行CPR后溶栓治疗14例。其中广泛前壁心肌梗死7例,下壁心肌梗死4例,陈旧性前壁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5例。乙组施行除溶栓治疗外的CPR后血管活性药物以及抗凝抗休克、抗心律失常等治疗12例。其中广泛前壁心肌梗死5例,下壁心肌梗死5例,陈旧性下壁并前壁心肌梗死2例。两组病患在年龄、性别、特殊病史、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上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1.2 方法 
        甲组采用在CPR后给予尿激酶150-200万U,30分钟内静脉滴注,同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和抗休克、抗心律失常等治疗。乙组采用在序贯或同时进行常规胸外按压、电除颤、气管插管、呼吸支持、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应用心血管活性药物(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胺碘酮及多巴胺等)、液体支持和心电监测等抢救。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x-±s表示;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校正的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病例自主循环和呼吸回复率的比较
        表1  自主循环和呼吸恢复率及恢复时间比较 
         
        2.2 两组在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以及存活率的比较见表2
        表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溶栓与未溶栓治疗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存活率比较(例,%) 
         
        注:与乙组比较值P<0.05  

上一篇:利宁凝胶对血气分析患者依从性影响的观察 下一篇:没有了